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读解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谏诤读解

谏诤读解

查看谏诤全诗

  这一章书,是讲明为臣子的,不可不谏诤君亲。君亲有了过失,为臣子的,就应当立行谏诤,以免陷君亲于不义。孔子因曾子之问,特别发挥谏诤之重要性。列为十五章。

  曾子因孔子讲过的各种孝道,就是没有讲到父亲有过,应该怎样办?所以问说:“从前讲的那些慈爱恭敬安亲扬名的教训。我都听懂了。还有一桩事,我是不大明白的,因此大胆的问:为人子的做到不违背父亲的命令,一切听从父亲的命令,是不是可以算为孝子呢?”孔子听了曾子的这一问题,就惊叹的说道:这是甚么话呢?这是甚么话呢?

  孔子给曾子详加解释说,父亲的命令,不但不能随便听从,而且还要斟酌其命令,是否可行。例如上古的时候,天子为一国的元首,一日二日万几之事,元首如有善行,则亿兆人民蒙福。元首如有过失,则全民受祸。假若有七位敢于直言谏诤的部属。那天子虽然偶有差错,迹近无道,因有七位贤臣谏诤,时进忠言,勇于匡救,就不会失掉天下。诸侯若有五位谏诤的部属。改正错误。格其非心,虽无道,也不会失掉他的国。大夫是有家者,如果有三个谏诤的部属,那他虽然间有差误,这三位部属,早晚箴规,陈说可否,也不会失掉他的家。为士的,虽是最小的官员,无部下可言。假若有谏诤的几位朋友,对他忠告善导,规过劝善,那他的行为,自能免于错误,而美好的名誉,就集中在他的身上了。为父亲的,若果有明礼达义的儿女,常常谏诤他。救正他,那他不会做错事的,自然也就不陷于不义了。

  无论君臣与父子,都是休戚相关的。所以遇见了不应当做的事,为子女的,不可不向父亲婉言谏诤。为部属的,不可不向长官直言谏诤。为臣子的,应当陈明是非利害,明切劝告。父亲不从,为子女的,应当婉言几谏,即如触怒被打,亦不怨恨。君如不从,为部属的,还当极谏,即如触怒受处,在所不惜,所以臣子遇见君父不应当作的事情,必须立即谏诤。彼若为人子的,不管父亲的命令是否合宜,一味听从,那就陷亲于不义,怎么还能算他是个孝子呢?

推荐古诗: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巴陵夜别王八员外寄远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望江南(多少恨)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题终南翠微寺空上人房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采桑子(多情多感仍多病)

推荐诗句: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热文成语

  • 哀毁骨立  哀:悲哀;毁:损坏身体;骨立:形容极瘦,只剩下骨架。旧时形容在父母丧中因过度悲伤而瘦得只剩一把骨头。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巴山夜雨  指客居异地又逢夜雨缠绵的孤寂情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白蜡明经  白蜡:比喻光秃空白。明经:科举制度中科目之一。比喻屡试不中。
  • 百花齐放  形容百花盛开,丰富多彩。比喻各种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艺术自由发展。也形容艺术界的繁荣景象。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必里迟离  阴历九月九日。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攻自破  无须攻击,自己就会破灭。形容论点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