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礼所记多为礼之细目。在此篇中,孔子以评说手法来解说五礼之事。第一篇“子贡问”就写了孔子自述为了维护周天子的尊严,不惜用曲笔改写史实的事。这就是所谓的“春秋笔法”。“孔子在宋”章,孔子反对桓魋自为石椁,体现了孔子丧事从俭的思想。“南宫敬叔以富得罪”章,孔子特别反感南宫敬叔借助金钱来恢复官职,认为如此利用财物还不如迅速贫穷的好。这看出孔子依礼行事的主张。“孔子在齐”章,齐国出现了饥荒,孔子劝齐景公节约减役,“自贬以救民”,反映了孔子的民本思想。
推荐古诗:
柳枝(风情渐老见春羞)、
菩萨蛮(蓬莱院闭天台女)、
永遇乐(落日熔金)、
咏煤炭(凿开混沌得乌金)、
贺新郎(挥手从兹去)、
临江仙(壁上红旗飘落照)、
七古(云开衡岳积阴止)、
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千古奇冤)、
望海潮、
留题云门草堂(小住初为旬月期)
推荐诗句: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雁柱十三弦,一一春莺语、
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百无一失 形容有充分把握,绝对不会出差错。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乏先例 有不少从前的事可以作为例子。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
- 不知所云 云:说。不知道说得是些么。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
- 繁文末节 文:规定、仪式;节:礼节。过分繁琐的仪式和礼节。比喻琐碎多余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