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刘禹锡于公元824年(唐穆宗长庆四年)所作。是年,刘禹锡由夔州(治今重庆奉节)刺史调任和州(治今安徽和县)刺史,在沿江东下赴任的途中,经西塞山时,触景生情,抚今追昔,写下了这首感叹历史兴亡的诗。
唐朝自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比较严重。唐宪宗时期,唐朝曾经取得了几次平定藩镇割据战争的胜利,国家又出现了比较统一的局面,不过这种景象只是昙花一现,公元821年到822年河北三镇又恢复了割据局面。此诗即为作者结合当时形势而作。
推荐古诗:
箜篌谣、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云居寺孤桐、
采桑子(亭前春逐红英尽)、
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
古薄命妾、
老将行、
连昌宫词、
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
七律(饮茶粤海未能忘)
推荐诗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
热文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聱牙诘曲 聱牙:不顺口;诘曲:曲折。指文章读起来不顺口。
- 白圭之玷 白玉上的一个斑点。比喻人或物大体很好,只是有些小缺点。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毕恭毕敬 形容态度十分恭敬。
- 补阙灯檠 阙:缺;灯檠:灯架。没有灯架,用人充作灯架。旧时讽刺男人惧内。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拔之志 比喻意志坚决,不可动摇。
- 不茶不饭 不思饮食。形容心事重重。
- 不丰不杀 丰:厚;杀:减少。不奢侈也不啬俭。不增加也不减少。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