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此诗的创作时间,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李白作此诗时,正在长安供奉翰林。李白一生中曾两入长安,第一次是在公元730年(开元十八年),李白三十岁时;第二次是在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四十二岁时。此诗写于李白二入长安时期。
另一种说法是:李白此诗作于公元752年(天宝十一载)春,时李白五十二岁,正隐居终南山。
推荐古诗:
义鹘行、
蝶恋花(遥夜亭皋闲信步)、
望江南(多少泪)、
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
陇西行、
书扇示门人、
长寿乐(微寒应候)、
除夜宿太原寒甚(寄语天涯客)、
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
浣溪沙(菊暗荷枯一夜霜)
推荐诗句: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岸谷之变 比喻政治上的重大变化。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白日衣绣 衣:穿;绣:五彩制绣的官服。白天身着华贵官服,使人看见。旧时比喻富贵后还乡,向乡亲们夸耀。
- 百代过客 指时间永远流逝。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波涛汹涌 汹涌:水势腾涌的样子。形容波浪又大又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