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以《败战》为题,旨在阐述打了败仗之后应当如何防止产生畏怯气馁情绪的问题。它认为,打了败仗之后,不可因此而畏敌气馁,应当从不利之中看到有利的因素,从失败中接受教训,在切实做好再战的物质准备和精神准备的基础上,为将帅者实施正确地组织指挥,选择击敌的有利时机,“候彼懈怠而击之”,就能反败为胜。本篇《败战》与前篇《胜战》是相反相成的姊妹篇,它们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如何防止胜骄败馁这一重要问题,并在继承《孙子兵法》军事思想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须思害中之利”这一闪耀辩证法光辉的重要思想原则,强调从有利之中看到不利的因素,从不利之中看到有利的因素;强调从失败中接受经验教训,做好再战夺胜的各种准备;强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实施正确的作战指导,等等。这些思想都是非常宝贵的。西晋太安二年(公元303年)八月,河间王司马颙遣兵与长沙王司马乂的洛阳之战,便是较好地体现败而不馁思想指导的战例。当时,进入洛阳的河间王的部将张方,已被长沙王司马乂击败而退入洛阳城,其部队正处于“人情挫衄,无复固志”的不利态势,其部将都劝张方乘夜逃跑了事。但张方并未因败而气馁,相反,他却以辩证的思维方法,汲取了失败的教训,看到了成功的因素。他从“兵之利钝是常事,贵因败以为成耳”的正确认识出发,积极做好再战的准备,并乘夜隐密进兵,出敌不意地一举击败了司马乂。而先前打了胜仗的司马乂却放松警惕,对敌人“不以为意”,结果在张方突然袭击之下,被迫仓皇出战,最后落得个兵败身亡的可悲下场。这一正一反例子,恰好说明了在任何情况下,为将帅者只有保持胜不骄、败不馁的清醒头脑,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推荐古诗:
日暮、
征夫、
送路六侍御入朝、
游太平公主山庄、
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
送沈子福之江东、
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
浪淘沙(大雨落幽燕)、
临江仙(壁上红旗飘落照)、
南乡子(霜降水痕收)
推荐诗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
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
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热文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爱则加诸膝,恶则坠诸渊 加诸膝:放在膝盖上;坠诸渊:推进深渊里。意指不讲原则,感情用事,对别人的爱憎态度,全凭自己的好恶来决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无一失 形容有充分把握,绝对不会出差错。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半筹不纳 比喻一点办法也没有。
- 背盟败约 背:违背。盟、约:誓约。败:败坏。指撕毁。背叛誓言,撕毁盟约。
- 本末倒置 本:树根;末:树梢;置:放。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
- 笔大如椽 形容著名的文章。也指有名的作家。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彼众我寡 彼:对方。指对方军队势众,而我方力量单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