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以《安战》为题,取义于“固守不动”,其要旨是阐述防御作战如何固守待敌的指导原则问题。它认为,对于远来气锐而又急欲决战的进攻之敌,只有采取“安守勿应,以待其敝”的方针,才能最后战胜敌人。战争实践的经验表明,面对强敌进攻,在自己尚不具体速战取胜条件的时候,采取“安守勿应,以待其敝”的防御作战方针,无疑是稳妥而正确的决策。因为,对于来势凶猛而又急欲决战的强敌,只有避敌之锐不与其交锋,才能保存自己实力;只有凭垒固守待敌,才能消耗和疲惫敌人,为最后歼灭敌人创造有利条件。三国时期魏将司马懿挫败蜀相诸葛亮进攻的渭南之战,便是较好地体现“安守匆应,以待其数”作战方针的突出一例。魏明帝青龙二年(蜀后主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蜀相诸葛亮亲率十万大军北出斜谷进攻曹魏,企图与魏军决战于渭南。但魏军统帅司马懿针对诸葛亮急欲决战的企图,采取了避敌锋锐、固守待敌的作战方针。他背渭水为阵,依靠当地雄厚的人力、物力,进行持久坚守,顿挫蜀军进攻锐气,迫使诸葛亮不得不退屯于五丈原狭小地区。在其后双方相持不战的一百多天里,尽管诸葛亮屡次挑战,甚至派人给司马懿送去“巾帼妇人之饰”,以此来羞辱和激怒其出战,但司马懿识破其用心而始终坚持按兵不动的方针。致使蜀军空耗国力,一无所获,最后在诸葛亮病亡于军中的情况下,不得不罢攻撤退。
推荐古诗:
水槛遣心二首之一、
送友人入蜀、
杨柳枝(柳老春深日又斜)、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
连昌宫词、
浣溪沙(菊暗荷枯一夜霜)、
采桑子(人生易老天难老)、
苏慕遮(向来痴)、
江城子(天涯流落思无穷)、
蝶恋花(桐叶晨飘蛩夜语)
推荐诗句: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傲慢不逊 逊:谦逊。态度高傲自大,对人不讲谦让。
- 安土重居 犹安土重迁。指留恋故乡,不愿轻易迁居异地。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彼倡此和 和:附和;应和。比喻一方倡导,别一方效法;或互相配合,彼此呼应。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甘雌伏 甘:甘心,情愿;雌伏:雌鸟伏在那儿不动,比喻隐藏,不进取。比喻不甘心处于无所作为的境地。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见经传 经传:指被古人尊崇为典范的著作。经传上没有记载。后常指人没有名声或论述没有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