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作于安史之乱前不久。李白于742年(天宝元年)怀着远大的政治理想来到长安,任职于翰林院。二年后,因被谗而离开朝廷,内心十分愤慨地重新开始了漫游生活。大约是在公元753年(天宝十二载)的秋天,李白来到宣州,客居宣州不久,他的一位故人李云行至此,很快又要离开,李白陪他登谢朓楼,设宴送行。宣州谢朓楼是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李白曾多次登临,并写过一首《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李白要送行的李云,是当时著名的古文家,任秘书省校书郎,负责校对图书。李白称他为叔,但并非族亲关系。李云又名李华,是当时著名的散文家,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公元752年(天宝十一年)任监察御史。独孤及《检校尚书吏部员外郎赵郡李公中集序》中记载:“(天宝)十一年拜监察御史。会权臣窃柄,贪猾当路,公入司方书,出按二千石,持斧所向,列郡为肃。”可见李云为官的刚直、清正和不畏权贵。这首诗是在李云行至宣城与李白相遇并同登谢朓楼时,李白为之饯行而作。
推荐古诗:
宴桃源(频日雅欢幽会)、
秋登兰山寄张五、
古薄命妾、
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寒声)、
西江月(无故寻愁觅恨)、
满江红(小小寰球)、
满庭芳(蜗角虚名)、
沁园春(孤馆灯青)、
入塞(荒云凉雨水悠悠)、
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静无苔)
推荐诗句: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安宅正路 比喻仁义。谓以仁居心,以义行事。
- 安营扎寨 安、扎:建立,安置;寨:防守用的栅栏。指部队驻扎下来。也比喻建立临时的劳动或工作基地。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鼻息如雷 鼻息:鼾声。打呼噜的声音就象打雷一样响。形容熟睡时鼾声大作。
- 伯道无儿 伯道:邓伯道。旧时对他人无子的叹息。
- 不得人心 心:心愿,愿望。得不到群众的支持拥护;得不到众人的好评。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可告人 不能告诉别人。指见不得人。
- 不劳而获 自己不劳动却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
- 非分之想 非分:不属自己分内的。妄想得到本分以外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