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解析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必战解析

必战解析

查看必战全诗

  本篇以《必战》为题,乃取“攻其必救”之义,其要旨是阐述在深入敌境作战的条件下,打败坚壁不战之敌的指导原则。它认为,凡是深入敌国境内作战,对于那些固守坚城不与我决战的敌人,应当采取“攻其必救”的指导原则,迫使敌人脱离坚城与我决战,我就可以打败敌人。本篇所论“攻其君主,捣其巢穴”,这既是敌人君王所在的要害去处,又是敌人必然极力回救的地方。只有攻敌所必救之处,才能调动坚壁不战之敌脱离固垒于运动中聚而歼之。因此,“攻其必救”的原则,在古代战争中是常为兵家所采用的调动敌人、歼灭敌人的正确作战原则。三国时期魏将司马懿平定公孙渊的辽东之战,就是运用“攻其必救”指导原则取胜的典型战例。魏明帝景初二年(公元238年),大将司马懿奉命率军进讨雄据辽东的割据势力公孙洲。对于东进来攻的魏军,公孙渊派重兵固守辽隧坚城不与魏军决战,企图消耗和拖垮魏军,主帅司马懿识破其阴谋,力排众议,果断决定避开强点辽隧坚城不攻,直捣公孙渊的所在地且守备薄弱的襄平城,并根据“贼众我寡,贼饥我饱”的实际情况,集中兵力对襄平实施四面包围,迫使公孙渊在“粮尽窘急,人相食”的严重危困形势下,不得不弃襄平而出逃。司马懿乘势挥军追击,于运动中一举歼灭了公孙渊。战后,司马懿在回答部将陈珪所提疑问时,把昔攻上庸之战(即平定孟达之战,详见前《速战》史例),与今攻襄平之战所采取的不同作战原则和战法,加以分析比较后指出说:“夫兵者诡道,善因事变”而已。这是完全符合战争客观规律和作战实际需要的真知灼见。从敌情实际出发,区别不同情况,因变而制敌,这既是军事家司马懿用兵的突出特点,又是他前后夺取两战胜利的重要原因。

推荐古诗: 望终南山寄紫阁隐者九日齐山登高青玉案(梵宫百尺同云护)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凉州词入咏楼(千古风流八咏楼)满江红(遥望中原)红楼梦十二曲—飞鸟各投林(为官的家业凋零)梅村(枳篱茅舍掩苍苔)七律(别梦依稀咒逝川)

推荐诗句: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

热文成语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依百顺  什么都依从。形容一切都顺从别人。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鼻息如雷  鼻息:鼾声。打呼噜的声音就象打雷一样响。形容熟睡时鼾声大作。
  • 闭口藏舌  闭着嘴不说话。形容怕惹事而不轻易开口。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伯玉知非  伯玉:蘧瑗,字伯玉,春秋时卫国人;非:不对。比喻知道以前不对。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痴不聋  人不傻,耳朵也不聋。常与“不成姑公”连用,意为不故作痴呆,不装聋作哑,就不能当阿婆阿公。形容长辈要宽宏大量。
  • 不打自招  旧指没有用刑就招供。比喻做了坏事或有坏的意图自我暴露出来。
  • 不甘寂寞  形容不甘心被冷落或急于想参与某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