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以《风战》为题,旨在阐述怎样借助风向作战的问题。它认为,在顺风天作战,就要乘着风势进攻敌人;在逆风天作战,则可乘敌麻痹松懈之隙,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这样,就没有不胜利的。利用风向的顺逆等气象条件对敌作战,这在古代战争中是屡见不鲜的。五代时期,后晋军与契丹军于阳城的作战,就是敌对双方都企图利用风向条件战胜对方的一个战例。五代后晋开运二年(公元945年)二月,契丹军将后晋军包围在阳城附近。当时,从双方兵力对比看,契丹军多于后晋军,且又值“东北风大起”,契丹军于是“顺风纵火扬尘以助其势”,向后晋军发动猛烈进攻。面对契丹军攻势,后晋军是立即反攻,还是坚守防御,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主帅北面行营都招讨使杜重威和马军左厢都排阵使张彦泽等人主张防守,以“俟风回与战”;但马步都监李守贞、马军右厢副阵使药元福及马步左右厢都排阵使符彦卿等人,坚决主张利用“敌谓我不能逆风以战”的麻痹心理,出其不意地袭击之。于是,由符彦卿等率精骑乘契丹军麻痹松懈之隙,发起突然袭击,大败契丹军,解除了阳城之围。《吴子》所论“风顺致呼而从之,风逆坚阵以待之”,意思是说,只有顺风时才能进攻敌人,而逆风时则应坚守阵地以待敌之来攻。李守贞等人在作战指导上比同伍高明之处,在于他们不拘泥于古代成法,一反“风逆坚阵以待之”的定论,从当时的敌情、气象条件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利用“敌谓我不能逆风以战”的错误判断所造成的麻痹心理,出其不意地给敌人以突然袭击,打败了契丹军的进攻,从而创造了在逆风气象条件下防御作战以寡胜众的成功战例。
推荐古诗: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买花、
赠渔父、
哭刘司户蕡、
望江梅(闲梦远,南国正清秋)、
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宿建德江、
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
西江月(无故寻愁觅恨)
推荐诗句: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雨落不上天,水覆难再收、
莫莫高山深谷逶迤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暗淡无光 暗淡:不明亮,昏暗。形容失去光彩。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白头如新 白头:头发白了;新:新交。指交朋友彼此不能了解,时间虽久,仍跟刚认识一样。
- 百无一用 百样之中无一有用的。形容毫无用处。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败军之将 打了败仗的将领。现多用于讽刺失败的人。
- 北叟失马 比喻祸福没有一定。
- 背本趋末 古代常以农业为本,手工、商贾为末。指背离主要部分,追求细微末节。
- 闭口藏舌 闭着嘴不说话。形容怕惹事而不轻易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