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解析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书战解析

书战解析

查看书战全诗

  本篇以《书战》为题,乃取“书信”之义,其要旨是阐述在对敌作战期间禁绝士卒与亲友通信往来,以防干扰和动摇部队斗志的问题。它认为,在与敌人对峙期间,如果允许士卒通家信,同亲友往来,就会因为言语不一而动摇军心,涣散士气。因此,“不可令军士通家书,亲戚往来”。人们知道,军心士气是构成部队战斗力的主要因素。一般说,军心稳定,士气高涨,部队就容易打胜仗;反之,军心动摇,士气低落,则必然要打败仗。本篇能够认识到这一点,故主张排除那些影响军心士气的不良因素,是不无一定道理的。然而,企图用禁绝与亲友通信往来的手段,来保持部队军心士气的稳定旺盛,显然这并不是积极的措施和可取的办法。因为,能够影响军心士气的并不在于通信往来此种形式本身,而在于通信往来的内容,是否能给士卒以积极向上的影响。事实上,一封激励杀敌立功的家信,或者一次鼓舞斗志的慰问活动,不但不会动摇军心士气,相反,则可能更加激发部队爱国热情和奋勇杀敌精神。其次,实际上,禁绝通信往来,既不容易完全做到,也不是提高军心士气的积极有效的办法。实践的经验表明,只有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广大士卒真正懂得为什么去作战和怎样去作战,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仇敌心理,才能使部队保持旺盛高涨的军心士气,才能使部队以奋勇杀敌的无私无畏精神去赢得对敌作战的胜利。这是我们阅读《书战》篇应当注意思考的问题。三国初期,东吴吕蒙率军袭取公安、南郡的作战,是吴蜀争夺荆州战役的组成部分。在这场军事角逐中,最后所以出现蜀败吴胜的结局,从作战指导上看,是各有其深刻原因的。当时,镇守荆州的蜀将关羽,虽是号称“威震华夏”的名将,但实际上他却是一位勇有余而谋不足的猛将而已。由于他缺乏统制一方的战略头脑和政治才能,因而既不知联吴抗曹战略的重要性,又不识吕蒙在甘言蜜词掩盖下的夺取荆州阴谋的危险性,在实践中完全处于盲目自大、孤立被动的地位。而吕蒙则抓住关羽刚愎自用、骄傲轻敌的弱点,采取骄敌、误敌之策,使关羽调走防御兵力,造成其后方空虚,为吕蒙奇袭成功提供了可乘之隙。同时,吕蒙在袭取公安、南郡两地之后,能够严格约束吴军不得侵扰民家,对关羽及其将士的亲属,采取了抚慰优容的正确政策,不仅派人登门问寒问暖,关心其疾苦,而且还允许关羽的使者给蜀军将士传递家信,等等。这对争取占领区的民心,瓦解蜀军斗志起了重要作用。这也是东吴能够最终夺取整个荆州的一个重要原因。

推荐古诗: 石鼓歌碧云天,点绛唇(红杏飘香)七律(别梦依稀咒逝川)南乡子(晚景落琼杯)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北山(北山输绿涨横陂)寒食临川道中(百卉千花了不存)沈园(梦断香销四十年)渔父(石帆山下雨空濛)

推荐诗句: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辞莫辩  用任何话语都无法辩白。
  • 百折不挠  折:挫折;挠:弯曲。比喻意志坚强,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动摇退缩。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背道而驰  背:背向;道:道路;驰:奔跑。朝相反的方向跑去。比喻彼此的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并蒂芙蓉  蒂:花或瓜果跟枝茎相连的部分;芙蓉:荷花别名。两朵荷花并生一蒂。比喻夫妻相亲相爱。也比喻两者可以相媲美。
  • 不过尔尔  尔(前):如此,这样;尔(后):通“耳”,罢了。不过这样罢了。有轻视人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