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翻译及注释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第四节翻译及注释

第四节翻译及注释

查看第四节全诗

译文  万章问:“冒昧地请问与人相交会合,用哪种心思?”  孟子说:“恭恭敬敬就行了。”  万章说:“一次又一次地拒绝就是不恭敬,这是为什么?”  孟子说:“尊贵的人赏赐的,就说:‘我收取这个东西,是最佳行为方式吗?或者不是最佳行为方式呢?’然后再接受,这是不恭敬的,所以不要拒绝。”  万章说:“请问我们不在口头上拒绝,而只是在心里拒绝,心想:‘这东西取自于民众不是用最佳行为方式。’而用其它借口不接受,难道不可以吗?”  孟子说:“人与人的交往有一定的道路,人与人的相互接受也要遵循社会行为规范,这就是孔子也接受礼物的原因。”  万章说:“假如现在有个抵抗我国的人在国境之外,他与我交往有一定的道路,他的馈赠也遵守社会行为规范,这样可以接受或是抵御?”  孟子说:“不可以接受。《康诰》上说:‘杀人而掠夺财物,强悍不怕死,凡是人民没有不憎恶的。’这种人不必等待教育就可以诛杀他。殷从夏接受这条法规,周又从殷接受这条规,这是他们所不愿意更改的。如今这种杀人越货的现象愈演愈烈,如何能接受这种馈赠呢?”  万章说:“如今的诸侯们所取的都是人民的,就好象是抵御人民。如果善于用社会行为规范来会合,这些君子也接受,请问这有什么说法呢?”  孟子说:“你以为有圣王兴起,就会对现在的诸侯们一律加以诛杀吗?还是经过教育仍不悔改再去诛杀?所谓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而去巧取豪夺的叫强盗,这是从高度抽象的角度考虑的。并不是把他看成是真的强盗。孔子在鲁国当官的时候,鲁国人玩争夺猎物的游戏,孔子也参加玩这种游戏。争夺猎物尚且可以,何况于接受他们的赏赐?”  万章说:“那么孔子之所以当官,不是为了从事人生的道路吗?”  孟子说:“他是在从事人生的道路。”  万章说:“从事人生的道路还要去争夺猎物吗?”  孟子说:“孔子先用文书籍册规正祭祀仪式上用的器物,不用四方献来的食物供祭祀改变文书籍册规正之用。”  万章说:“那么孔子为什么不离去呢?”  孟子说:“他是为了兆民,兆民足以有所行为,而国君不行为,而后他才离去,所以他没有在一个地方淹留过三年。孔子有时见到道可行而可以出来当官,有时可以会合时可以当官,有时因国君养贤而当官。对季桓子,是道可行才当官;对卫灵公,是为了会合其意才当官;对卫孝公,是因为国君养贤才当官。”

注释1.际:《易·泰·象传》:“无往不复,天地际也。”《淮南子·原道》:“高不可际,深不可测。”《广雅·释诂四》:“际,会也。”这里用为交合、会合之意。2.御:《易·蒙·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诗·邶风·谷风》:“亦以御冬。”《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晋人御师必于殽。”《论语·公冶长》:“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於人。不知其仁,焉用佞?”《公羊传·桓公八年》:“御寒暑之美服。”《荀子·荣辱》:“于是又节用御欲。”这里用为防御、防守、对抗之意。3.康诰:是《尚书》中的一篇,《尚书》是中国上古历史文件的汇编。“尚”即“上”,《尚书》意即上古之书。相传由孔丘编选而成,传本有些篇是后人追述补充进去的,如《尧典》、《皋陶谟》、《禹贡》等。西汉初存二十八篇,用当时通行文字书写,即《今文尚书》。另有相传汉武帝时在孔丘住屋壁中发现的《古文尚书》,已佚。东晋梅赜(一作梅颐、枚颐)又伪造《古文尚书》。后来《十三经》中的通行本,即《今文尚书》,与梅氏伪书的合编,宋人开始怀疑梅氏伪书,至清渐成定论。今文各篇内容包含商周等代的一些重要史料,如《盘庚》反映商代奴隶社会的情况、《禹贡》记述战国时黄河、长江两流域的地理等。《康诰》是周公封康叔时作的文告。周公在平定三监(管叔、蔡叔、霍叔)武庚所发动的叛乱后,便封康叔于殷地。这个文告就是康叔上任之前,周公对他所作的训辞。4.闵:通“暋”(min闵)。《书·康诰》:“杀越人于货,暋不畏死,罔弗憝。”传:“暋,强也。自强为恶,而不畏死。”《尔雅·释诂上》:“暋,强也。”这里用为强悍之意。5.譈:(dui对)《尚书·康诰》:“凡民自得罪:寇攘奸宄,杀越人于货,暋不畏死,罔弗憝。”今本“憝”作“譈”。《玉篇·言部》:“譈,《字书》或憝字也。,憝,怨也,恶也,在《心部》。”这里用为憎恶、怨恨之意。6.猎校:争夺猎物。赵岐注:“猎校者,田猎相校夺禽兽,得之以祭,时俗所尚,以为吉祥。”犹如现代蒙古族的抢羊游戏。7.簿:《史记·张释之传》:“上问上林尉诸禽兽簿。”《论衡·谢短》:“儒生所短,不徒以不晓簿书。”这里用为登记事物的册子之意。8.兆:《老子·二十章》:“我独泊兮,其未兆。”《楚辞·九章·惜诵》:“行不群以颠越兮,又众兆之所仇。”这里用为人民百姓之意。又如:兆民(古称太子之民,后泛指众民、百姓。又称“兆人”、“兆姓”、“兆萌”、“兆蒙”、“兆庶”、“兆众”、“兆黎”、“兆灵”)。

推荐古诗: 暮秋独游曲江长相思(云一緺)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从军行(烽火城西百尺楼)山中浣溪沙(小院闲窗春己深)和侄女王城(东风未肯入东门)狱中题壁(望门投止思张俭)七律(九嶷山上白云飞)南乡子(凉簟碧纱厨)

推荐诗句: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柳色披衫金缕凤,纤手轻拈红豆弄,翠蛾双敛正含情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把饭叫饥  比喻多此一举。
  • 败德辱行  败坏道德和操守。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班门弄斧  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闭目塞听  闭上眼睛不看,堵住耳朵不听。形容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打自招  旧指没有用刑就招供。比喻做了坏事或有坏的意图自我暴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