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翻译及注释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第七节翻译及注释

第七节翻译及注释

查看第七节全诗

译文  万章问:“冒昧地请问,不去见诸侯,是什么行为方式呢?”  孟子说:“住在城中的叫市井臣民,住在乡下的叫草野臣民,都称为庶人。庶人没有什么本质内容而为臣,是不敢见诸侯的,这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  万章说:“作为庶人,要他去服役,他就去服役;君主想见他,就召他,而他却不去见,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说:“去服役,是最佳行为方式;去见诸侯,就不是最佳行为方式。况且君主之所以想见到这个人,为的是什么呢?”  万章说:“是因为这个人见多识广,是因为这个人贤能。”  孟子说:“就因为见多识广而召见?那么天子都不召见自己的老师,何况诸侯们呢?如果是因为贤能而召见,那么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想见贤人而召他来见的。鲁缪公多次见子思,说:‘以古代千乘之国互助合作的方式来对待读书人,你觉得怎么样?’子思很不高兴地说:‘古代人是这样说的:侍奉就是侍奉,怎么能说是互助合作呢?’子思的不高兴,岂不是等于说以地位而言,你是君主,我是臣子,怎么敢与君主互助合作?论品德,那是你求教于我;怎么可以说得上互助合作?有千辆兵车的国君,想与他谈互助合作都不可能,更何况是召见呢?从前齐景公田猎时,用旌旗召唤管理园林的官吏而召唤不来,就想杀掉他。‘有志之士不会忘记自己身处沟壑的处境,有勇之士不会忘记抛头颅洒热血。’孔子会取哪一种呢?取不召唤就不去的那种。”  万章说:“冒昧地请问召唤管理园林的官吏要用什么方式呢?”  孟子说:“用皮帽子。召唤百姓用锦旗,召唤读书人用上绘交龙并有铃铛的旗子,召唤大夫用牦牛尾或兼五采羽毛饰竿头的旗子。用招唤大夫的方法招唤管理园林的官吏,管理园林的官吏死也是不敢去的;以招唤读书人的方法招唤百姓,百姓怎么敢前去呢?更何况用招唤不贤能的人的方法招唤贤人呢?想要见贤能的人而不遵守一定的道路,就好比要人家进来却紧闭着大门一样。所谓行为方式,是路;所谓行为规范,是门。惟有君子能走这条路,能出入这扇门。《诗经》上说:‘周朝所推行的道路如有基础,其笔直就象箭杆,君子所走的这条道路,是小人所必须效法的。’”  万章说:“孔子,闻君主召唤,不等马车驾好就先出发了,那么孔子错了吗?”  孟子说:“孔子当官,有官职在身,国君用召唤官的办法召他。”

注释1.质:《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後君子。”《论语·颜渊》:“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列子》:“太素者,质之始也。”汉司马迁《报任安书》:“若仆大质已亏缺矣。”本义为本质,这里用为内容之意。2.旃:(zhan沾)《谷梁传·昭公八年》:“置旃以为辕门。”《说文》:“旃,旗曲柄也。周礼曰:‘通帛为旃。’”《释名·释兵》:“通帛为旃。通以赤色为之。”这里用为赤色的曲柄旗之意。3.旂:(qi旗)《诗·小雅·采芑》:“其车三千,旂旐央央。”《诗·小雅·出车》:“旂旐央央。”《诗·周颂·载见》:“龙旂阳阳。”《尔雅》:“有铃曰旂。”孙注:“铃在旂上,旂者画龙。”《说文》:“旂,旗有众铃以令众也。”这里用为上绘交龙并有铃铛的旗子之意。4.旌:《礼记·明堂位》:“位所谓緌有虞氏旌也。”《国语·吴语》:“建旌提鼓。”《说文》:“旌,游车载旌析羽。”这里用为用牦牛尾或兼五采羽毛饰竿头的旗子之意。5.底:《诗·小雅·大东》:“周道如底,其直如矢。”《释名·释地》:“地者,底也,其体底下载万物也。”这里用为底子、基础之意。6.视:《书·太甲中》:“王懋乃德,视乃厥祖。”《诗·小雅·大东》:“周道如底,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视。”《诗·小雅·白华》:“念子懆懆,视我迈迈。”这里用为效法之意。

推荐古诗: 白云泉奉和思黯自题南庄见示兼呈梦得田园作白石滩观猎鸟鸣涧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蝶恋花(灯火钱塘三五夜)和侄女王城(东风未肯入东门)

推荐诗句: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叶落当归根,云沉久必起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傲雪欺霜  形容不畏霜雪严寒,外界条件越艰苦越有精神。比喻经过长期磨练,面对冷酷迫害或打击毫不示弱、无所畏惧。傲,傲慢、蔑视。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勃然大怒  勃然:突然。突然变脸大发脾气。
  • 伯仲之间  伯仲:兄弟排行的次第,伯是老大,仲是老二;间:中间。比喻差不多,难分优劣。
  • 补阙灯檠  阙:缺;灯檠:灯架。没有灯架,用人充作灯架。旧时讽刺男人惧内。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卜夜卜昼  卜:占卜。形容夜以继日地宴乐无度。
  • 不差毫发  毫、发:都是古代的长度名,十毫为发,十发为厘,形容细微。形容一点儿也不差。
  • 不教而杀  教:教育;杀: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