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孟子说:“牛山上的树木曾经长得很茂盛,因为它长在大都市的郊外,经常被刀斧砍伐,怎能保持其茂美呢?虽然它日夜生长,有雨露滋润,并非没有新枝嫩芽生长出来,但牛羊又紧接着在山上放牧,所以牛山就变得那样光秃秃的了。人们见到它光秃秃的,便误以为它不曾生长过树木,这难道是山的本性吗?在一些人身上,难道就没有爱心及最佳行为方式吗?他们之所以放弃良心,是由于也象刀斧对待树木那样,天天砍伐它,怎么能茂美呢?尽管他们日夜息养善心,接触清晨的清明之气,他们的爱憎也与一般人有相近之处,但是他们第二天的所作所为,因为有束缚而受遏制而消亡了。束缚的多次反复,就使夜里息养的善心不能存留下来;夜里息养的善心不能存留下来,便跟禽兽相距不远了。人们看见他那近似禽兽的行为,以为他根本未曾有过善良的资质,这难道是人的本质特征吗?因此如果得到一定的培养,没有什么事物不生长的;如果失去培养,没有什么事物不消亡的。孔子说:‘把握住就能存留,舍弃就会消亡;进出没有一定,就不知道过去的了。’这就是针对人心而言的吧!”
注释1.牛山:山名,在今山东临淄县南部。2.蘖:(nie聂)《书·盘庚上》:“若颠本之有由蘖。”《诗·商颂·长发》:“苞有三蘖。”本意是指被砍去或倒下的树木再生的枝芽之意。萌蘖:草木萌生的新芽。3.濯:(zhuo酌)《篇海类编·地理类·水部》:“濯濯,山秃貌。”这里用为山秃无木之意。4.牿:(gu固)《书·费誓》:“今惟淫舍牿牛马。”《史记·鲁世家》:“无敢伤牿。”《说文》:“牿,牛马牢也。”本意为关牛马的圈栏之意。牿亡:受遏制而消亡。5.乡:《诗"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乡晨,庭燎有辉。”《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乡师而哭。”《论语·颜渊》:“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於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史记·田单列传》:“东乡坐。”这里用作动词,读向(xiang),意谓过去、刚才之意。
推荐古诗:
别董大、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蝶恋花(永夜恹恹欢意少)、
临江仙(壁上红旗飘落照)、
七律(九嶷山上白云飞)、
水调歌头(久有凌云志)、
阮郎归(绿槐高柳咽新蝉)、
别滁(花光浓烂柳清明)、
古游侠呈军中诸将(少年负胆气)、
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
推荐诗句: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西园何限相思树,辛苦梅花候海棠、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安然无恙 恙:病。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现泛指事物平安未遭损害。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白山黑水 长白山和黑龙江。泛指我国东北地区。
- 白旄黄钺 比喻有关征战的事。
- 白衣卿相 古时指进士。唐代人极看重进士,宰相多由进士出身,故推重进士为白衣卿相,是说虽是白衣之士,但享有卿相的资望。
- 百炼成钢 比喻经过长期锻炼,变得非常坚强。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剥床及肤 剥:六十四卦之一,坤下艮上,意即剥落、烂;及:到。原指损害及于肌肤。后形容迫切的灾害或深切的痛苦。
- 补天柱地 修补天,支撑地。比喻伟大的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