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翻译及注释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第十九节翻译及注释

第十九节翻译及注释

查看第十九节全诗

译文  貉稽说:“我很大地不理解于众人的议论。”  孟子说:“这没有什么妨碍。读书人都憎恶这种众人的议论。《诗经》上说:‘内心很忧愁,被那些小人所怨恨。’孔子就是这样的。《诗经》上又说:‘展现而不断绝他的怨恨,也不失去对他的问候。’周文王就是这样的。”

注释1.貉稽:人名。2.悄:(qiao巧)《诗·邶风·柏舟》:“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诗·陈风·月出》:“劳心悄兮。”《诗"小雅"出车》:“忧心悄悄,仆夫况瘁。”《文选·潘岳·笙赋》:“诀后悄切。”《说文》:“悄,忧也。”这里用为忧愁的样子之意。3.愠:(yun.韵)《诗·邶风·柏舟》:“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论语·学而》:“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里用于恼怒、怨恨之意。4.肆:《诗·小雅·楚茨》:“或剥或享,或肆或将。”《诗"大雅"大明》:“肆伐大商,会朝清明。”《诗·大雅·行苇》:“肆筵设席,授几有缉御。”《论语·阳货》:“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说文》:“肆,极陈也。”朱骏声曰:“此字本训长。”《广韵》:“肆,陈也。”本义为陈列之意,这里引伸为展现之意。5.殄:(tian舔)《书·毕命》:“余风未殄。”《诗·大雅·瞻卬》:“邦国殄瘁。”《左传·宣公二年》:“败国尽民。”《淮南子·本经》:“丁殄地财。”《说文》:“殄,尽也。”这里用为断绝,竭尽之意。6.厥:(jue缺)《易·大有·六五》:“厥孚,交如,威如,吉。”《书"说命上》:“若药弗瞑眩,厥疾弗廖。”《书·禹贡》:“厥上为白壤,厥赋惟上上错,厥田为中中。”《诗"小雅"大田》:“俶载南亩,播厥百谷。”《诗"大雅"文王》:“世之不显,厥犹翼翼。”《尔雅·释言》:“厥。其也。”《孟子·梁惠王下》:“昔者太王好色,爱厥妃。”这里用为代词,相当于“其”之意。7.殒:《诗·大雅·緜》:“肆不殄厥愠,亦不殒厥问。”《一切经音义》引《声类》:“殒,没也。”《一切经音义三》:“殒,字书作陨,同于敏反。”《后汉书·隗嚣传》:“妻子颠殒。”这里用为失去之意。

推荐古诗: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不见发潭州(七言绝句)题木兰庙嘲桃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彭蠡湖中望庐山耶溪泛舟咏风从军行(琵琶起舞换新声)

推荐诗句: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鹔鹴换美酒,舞衣罢雕龙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暗无天日  形容在反动势力统治下社会的黑暗。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暗箭中人  暗:暗中;箭:放箭;中:中伤。放冷箭伤害人。比喻暗中用阴险的手段攻击或陷害别人。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白首穷经  直至年纪老了还在钻研经籍,犹言活到老,学到老。
  • 百家争鸣  指各种学术流派的自由争论互相批评。也指不同意见的争论。百家,这种观点的人或各种学术派别。鸣,发表见解。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半筹不纳  比喻一点办法也没有。
  • 闭门羹  拒绝客人进门叫做让客人吃闭门羹。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薄技在身  薄:微小。指自己掌握了微小的技能。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愤不启  愤:心里想弄明白而还不明白。启:启发。指不到学生们想弄明白而还没有弄明白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