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避难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惠能避难

惠能避难

查看惠能全诗

  惠能于公元662年到湖北黄梅参拜弘忍大师。惠能初见弘忍,弘忍便问他:“你是哪里人? 来这里求取什么”惠能回答:“弟子是岭南人,来到这里不求其它,只求“作佛”。”弘忍听后问道:“你是岭南人,哪里能“作佛”! ”惠能回答:“人有南北之分,“佛性”并无南北之分。”这非凡的志向让弘忍刮目相看。为了不引起众人的注意,就安排他随众劳动,在碓房舂米。惠能乐于从命,终日舂米,干得甚欢。当时弘忍的徒众有700人。在惠能入寺八个月之后,弘忍命各人呈上一首偈语,这实际上是一场考试,他要选择继承人。神秀是众僧中的上座和尚,他在半夜三更时分,独自掌灯,在佛堂的南廊写下一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清晨时,弘忍见到此偈后漠然不语,惠能闻声来到廊下,他要求也做一偈,得到许可,于是他高声念道: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验证传法密要!金刚赞:断疑生信,绝相超宗。

  弘忍看到是惠能,就叫他退下,第二天弘忍把惠能叫去,为惠能讲经又把世代相传的法衣交给他,正式传他为禅宗六祖,并为他的安全着想,亲自送他到江州的渡口,吩咐他不到必要的时机,不要把自己是禅宗六祖的身份讲出来,免得有禅宗的僧人来争夺。为躲藏“烦恼未断者”加害,他在广东四会一带的猎人中藏匿了整整15年,直到唐高宗仪凤元年(公元676年)才公开露面。是年正月初八,惠能来到广州法性寺(今光孝寺)。一天,风扬起寺庙的旗幡,两个和尚在争论到底是“风动”还是“幡动”?

  惠能说:“既非风动,亦非幡动,仁者心动耳。”

  这段,验证五祖的慧眼,没有直接传法!(风动,幡动,心动都对,是领悟84000法门皆可成佛的法义)

  惠能的说法,令众僧大为惊叹,引起了印宗法师的关注和尊敬。不久,印宗法师为惠能剃度,后又召集高僧名师为惠能举行了隆重的授戒仪式。次年春,惠能离开法性寺,北上南华寺开山传法,前来送行的有一千多人。在南华寺,六祖惠能传教说法长达37年之久。其间,韶州刺史韦璩曾邀请惠能到韶州开元寺(后更名为大梵寺)讲经,其言行被弟子法海汇编成书,这就是被奉为禅宗宗经的《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在佛教中,只有佛祖释迦牟尼的言行记录能被称作 “经”,而一个宗派祖师言行录也被称作“经”的,惠能是绝无仅有的一个。

  唐玄宗先天二年(公元713年),惠能圆寂于家乡新兴县的国恩寺,享年76岁。次年六祖真身迁回曹溪,供奉在灵照塔中。惠能在生前就深得朝廷的恩宠,唐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年),女皇武则天曾为“表朕之精诚”,特地遣中书舍人赐给惠能水晶钵盂,磨衲袈裟、白毡等礼物,其诏书对惠能表达了十分尊崇的心情:“恨不赴陪下位,侧奉聆音,倾求出离之源,高步妙峰之顶。”惠能去世后,更是名位加身。唐宪宗追谥惠能为“大鉴禅师”,宋太宗又加谥为“大鉴真空禅师”,仁宗再加谥为“大鉴真空普觉禅师”,最后神宗再加谥为“大鉴真空普觉圆明禅师。”王维、柳宗元、刘禹锡等文学大家都先后为惠能撰写过长篇碑文,以记述他的事迹。

推荐古诗: 丁都护歌钱塘湖春行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忆春日太液池亭候对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古别离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南歌子(山与歌眉敛)示长安君(少年离别意非轻)

推荐诗句: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莫莫高山深谷逶迤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热文成语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差毫发  毫、发:都是古代的长度名,十毫为发,十发为厘,形容细微。形容一点儿也不差。
  • 不苟言笑  苟:苟且,随便。不随便说笑。形容态度庄重严肃。
  • 不管不顾  指对人不照料,也指举动莽撞,不顾别人。
  • 不绝如缕  绝:断;缕:细线。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 不可思议  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
  • 布帛菽粟  帛:丝织品;菽:豆类;粟:小米,泛指粮食。指生活必需品。比喻极平常而又不可缺少的东西。
  • 百思不得其解  百:多次;解:理解。百般思索也无法理解。
  • 百虑一致  指使各种不同的思想归于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