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春季,穀伯绥、邓侯吾离来鲁国朝见。《春秋》记载他们的名字,是由于轻视他们。
夏季,盟邑、向邑向郑国求和,不久又背叛郑国。
秋季,郑军、齐军、卫军攻打盟邑、向邑。周桓王把盟邑、向邑的百姓迁到郏地。
冬季,曲沃伯诱骗晋国小子侯,把他杀死了。
推荐古诗:
题扬州禅智寺、
从军行(琵琶起舞换新声)、
更漏子(水涵空,山照市)、
己亥杂诗(一百八下西溪钟)、
杂感(侧身天地苦拘孪)、
七律(别梦依稀咒逝川)、
二月二十四日作(棠梨花开社酒浓)、
六经示儿子(六经如日月)、
清商怨(江头日暮痛饮)、
春梦(洞房昨夜春风起)
推荐诗句: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柳色披衫金缕凤,纤手轻拈红豆弄,翠蛾双敛正含情、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
独自凄凉还自遣,自制离愁、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百感交集 感:感想;交:同时发生。各种感触交织在一起。形容感触很多,心情复杂。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辞而别 辞:告辞;别:离别。没有告辞就离开了。或悄悄溜走了。
- 不绝于耳 绝:断。声音在耳边不断鸣响。
- 不堪入耳 堪:可,能;入耳:听。指说的话使人听不进去(多指脏话)。
- 不落窠臼 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 不欺暗室 欺:欺骗自己;暗室:人家看不见的地方。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不做见不得人的事。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
- 不着边际 着:接触;边际:边界,边缘。挨不着边儿。多指说话空泛,不接触实际。
- 不足齿数 足:值得。表示数不上,不值得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