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年春季,楚国的鬬章到晋国请求讲和,晋国的阳处父到楚国回聘,晋国和楚国从此开始正式交往。
夏季,狄人发生动乱,卫军侵袭狄人,狄人请求讲和。秋季,卫国和狄结盟。
冬季,晋文公死。十二月初十日,准备把棺材送在曲沃停放。离开绛城,棺材里有声音像牛叫。卜偃请大夫跪拜,说:“国君发布军事命令:将要有西边的军队过境袭击我国,如果攻击他们,必定大胜。”杞子从郑国派人告诉秦国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北门的钥匙,如果偷偷地把兵开来,可以占领他们的国都。”秦穆公去问蹇叔。蹇叔说:“使军队疲劳而去侵袭相距遥远的地方,我没有听说过。军队疲劳,力量衰竭,远地的国家有防备,恐怕不行吧!我们军队的行动,郑国一定知道,费了力气不讨好,士兵一定有抵触情绪。而且行军走一千里,谁会不知道?”秦穆公不接受他的意见。召见盂明、西乞、白乙,让他们在东门外出兵。蹇叔哭着送他们说:“孟子,我看到军队出去而看不到回来了!”秦穆公派人对他说:“你知道什么?如果你六七十岁死了,你坟上的树木已经合抱了。”蹇叔的儿子在军队里,蹇叔哭着送他,说:“晋国人必定在殽山抵御我军,殽山有两座山陵。它的南陵,是夏后皋的坟墓;它的北陵,是文王在那里避过风雨的地方。你必定死在两座山陵之间,我去那里收你的尸骨吧!”秦国军队就向东进发。
推荐古诗:
又呈吴郎、
小寒食舟中作、
河湟、
北齐二首、
望江南(多少泪)、
送朱大入秦、
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
殢人娇(玉瘦香浓)、
忆秦娥(临高阁)、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推荐诗句:
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兵无常势 常:不变;势:形势。用兵无一成不变的形势。用以说明办事要因时、因地制宜,具体问题要用具体办法去解决。
- 不法常可 法:当做模式、法则;常可:长久被人们认可的成规惯例。不把常规惯例当做永远不变的模式。
- 不轨之徒 不守法纪或图谋作乱的人。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绝于耳 绝:断。声音在耳边不断鸣响。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不堪设想 未来情况不能想象。指预料事情会发展到很坏的地步。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
- 非分之想 非分:不属自己分内的。妄想得到本分以外的好处。
- 八府巡按 巡按之名,起于明代,非固定职官,临时由朝廷委派监察御史担任,分别巡视各省,考核吏治。“八府巡按”常见于戏曲、小说,民间多视为清廉而有权势的大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