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介绍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韩非介绍

韩非介绍

查看韩非全诗

  韩非子(约公元前281——公元前233),又称韩非,战国末期韩国(今河南省新郑)人。思想家、哲学家、政论家,法家的代表人物。他是韩王室宗族,韩王歇的儿子。《史记》记载,韩非精于“刑名法术之学”,与秦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韩非文章出众,连李斯也自叹不如。他的著作很多,主要收集在《韩非子》一书中。韩非是战国末期带有唯物主义色彩的哲学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但古人认为是阴谋学家,韩非的著作一大部分关于阴谋。韩非目睹战国后期的韩国积贫积弱,多次上书韩王,希望改变当时治国不务法制、养非所用、用非所养的情况,但其主张始终得不到采纳。韩非认为这是“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便退而着书,写出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著作。

  韩非被韩王派遣出使秦国,于是文采斐然的韩非为秦王嬴政所赏识而倍受重用。由于李斯提出灭六国一统天下的通天大计,而首要目标就是韩国,但作为韩国公子的韩非与李斯政见相左(韩非主张存韩灭赵),妨碍秦国统一大计,廷尉将其投入监狱,最后逼其自杀。

  韩非据史料可考,故土在西平县出山棠溪北岸的韩堂村。韩堂村建有韩家祠堂,而后迁至出山镇西南,韩堂村留名至今。韩祠为韩家宗祠,何代修筑无考,但每年春节韩姓子孙敬奉韩家宗祖一直延续,韩祠历代修复,破损于解放初,1958年在此建出山礼堂,有“思辨”碑石一块,村人说曾盖在西街井口,后无下落。

  韩非子的文章构思精巧,描写大胆,语言幽默,于平实中见奇妙,具有耐人寻味、警策世人的艺术风格。

  韩非著书之余时常登临的孤愤台尤存,位临棠溪岸边,原是一处高地,松柏银杏苍苍。之后,孤愤台渐渐之低小,乡民们平素叫“孤坟摊儿”,考古和被盗均未发现萌基,专家考证应为“孤愤”台,正好符合韩非“驱车劝谏韩王不用”而闭门著书的历史事实。韩非的《孤愤》、《五蠹》《说难》、《说林》、《从内储》五书,十万余言,字里行间,叹世事之难,人生之难,阅尽天下,万千感怀。韩非死于秦国,终年47岁,有记载说,韩非尸体运回韩国,葬在故土,即孤坟摊处,另说葬九女山古墓群。

推荐古诗: 以诗代书答元丹丘怨情诸将五首(其二)别韦参军宫辞重别梦得扬子津望京口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栾家濑西施咏

推荐诗句: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乌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

热文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败鼓之皮  败:破旧。破鼓皮可作药材。比喻虽微贱,却是有用的东西。
  • 背信弃义  背:违背;信:信用;弃:扔掉;义:道义。违背诺言,不讲道义。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闭关锁国  闭关自守,不与外国往来。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不打自招  旧指没有用刑就招供。比喻做了坏事或有坏的意图自我暴露出来。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劳而获  自己不劳动却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
  • 不知进退  不知道应当前进还是应当后退。比喻无决断。也形容言语行动没有分寸。
  • 不知就里  就里:其中,内情。不知道内幕。
  • 步调一致  步调:行进的步伐。比喻行动和谐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