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翻译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定公九年翻译

定公九年翻译

查看定公九年全诗

  九年春季,宋景公派乐大心到晋国结盟,并且迎接乐祁的灵柩。乐大心推辞,假装有病,于是就派向巢去到晋国结盟,并且迎接乐祁的灵柩。子明要乐大心出国迎接,说:“我还穿着丧服,而您却敲钟作乐,这是为什么?”乐大心说:“这是因为丧事不在这里。”不久以后告诉别人说:“自己穿着丧服却生了孩子,我为什么不敲钟?”子明听到了,发怒,对宋景公说:“乐大心将要不利于宋国。他不肯去晋国,是要准备发动叛乱。不是这样,为什么没病装病?”于是就驱逐了乐大心。

  郑国的驷歂杀了邓析,而又用邓析制订的《竹刑》。君子认为驷歂在这件事情上不忠。如果有人对国家有利,就可以不指责他的邪恶。《静女》这三章诗,是采取它的彤管。《竿旄》的‘用什么来劝告他’,是采取它的忠诚。所以采用了一个人的主张,就不责罚这个人。《诗》说:“甘棠树高大而枝叶茂密,不要剪除,不要砍伐,召伯曾在这里听讼执法。’想念这个人,尚且爱护这棵树,何况用了他的主张,而不顾念这个人呢?驷歂没有办法勉励贤能的人。”

  夏季,阳虎送回宝玉、大弓,《春秋》记载说“得”,因为它们是器物用具。凡是获得器物用具叫做“得”,用器物来获得生物,叫做“获”。

  六月,进攻阳关,阳虎派人焚烧了莱门。鲁军惊恐,阳虎突围而逃亡到齐国,请求出兵去进攻鲁国,说:“进攻三次,一定能占取鲁国。”齐景公准备答应他。鲍文子劝谏说:“下臣曾经在施氏那里做过家臣,鲁国是不能占取的。上下协调,百姓和睦,能够事奉大国而没有天灾,怎么能占取它?阳虎想要劳动齐军,齐军困疲,大臣一定死亡很多,他自己就在这里施展阴谋。阳虎受到季氏的宠信,而准备杀死季氏,以不利于鲁国而讨好别人。喜欢富有而不喜欢仁爱,君主哪里用得着他?君王比季氏富有,而比鲁国强大,这就是阳虎所要颠覆的。鲁国免除了他的祸害,而君王又收容他,恐怕也是祸害吧!”齐景公逮捕了阳虎,准备把他囚禁在东部边境。阳虎假装愿意到东部去,齐侯就把他囚禁在西部边境。阳虎把当地的车子全都借来,用刀子在车轴上刻得很深,缠上麻然后归还。阳虎在车上装上衣物,躺在里边逃走。齐国人追上去抓住了他,囚禁在齐国都城。他又一次躺在装衣物的车子里逃走,逃亡到宋国,又逃到晋国,归顺赵氏。孔子说:“赵氏恐怕世世代代会有祸乱了吧!”

  秋季,齐景公发兵攻打晋国的夷仪。敝无存的父亲准备为他娶妻,他推辞,给了他兄弟,说:“这一回,如果不死,回来,一定要娶高氏、国氏的女子。”抢先登上夷仪的城墙,又想从城门冲出去,死在城门的门檐下。东郭书抢先登上城墙,犁弥跟着他,说:“您抢着上去向左边,我抢着上去向右边,让登上城墙的人都来了再下去。”东郭书上城往左,犁弥先下了城。战斗结束,东郭书和犁弥一起休息,犁弥说:“我先登上城墙。”东郭书收拾一下皮甲,说:“上一次使我为难,现在还要使我为难!”犁弥笑着说:“我跟着您,好像骖马跟着服马走一样,哪能抢先?”

  晋国的战车一千辆在中牟,卫灵公准备去五氏,占卜经过中牟如何,龟甲烤焦了,卫灵公说:“行了,卫国的战车相当于他们的一半,寡人也相当于他们一半,这就相等了。”于是就经过中牟。中牟人想要攻打他们,卫国的褚师圃逃亡到中牟,说:“卫国虽然小,他们的国君在那里,是不能战胜的。齐军攻下城邑就骄傲,他们的元帅又地位低贱,两军相遇,一定可以打败他们,不如向齐军挑战。”于是就进攻齐军,打败了他们。齐景公把禚地、媚地、杏地送给卫灵公。

  齐景公赏赐犁弥,犁弥辞谢,说:“有先登城墙的人,下臣跟着他,他戴着白色头巾,而披着猪皮斗篷”齐景公让他看看是不是东郭书,他说:“正是那一位先生,我把赏赐让给您。”齐景公赏赐东郭书,东郭书辞谢,说:“他是客卿。”于是就赏赐犁弥。

  齐国军队在夷仪的时候,齐景公对夷仪人说:“得到敝无存的人,赏赐五户,免除劳役。”于是就找到了他的尸体。齐景公三次为尸体穿衣服,给他犀牛皮装饰的高贵车子和长柄伞作为殉葬品,而且先把尸体送回去。齐景公让拉车的人跪着行走,全军吊哭他,景公亲自推车三次。

推荐古诗: 秋思征夫旅宿为有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鸟鸣涧声声慢(寻寻觅觅)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第二回回头诗(一局输赢料不真)七律(一从大地起风雷)

推荐诗句: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晨昏滚滚水东流,今古悠悠日西坠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半斤八两  八两:即半斤,旧制一斤为十六两。半斤、八两轻重相等。比喻彼此不相上下
  •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指出兵之前,先准备好粮食和草料。比喻在做某件事情之前,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法常可  法:当做模式、法则;常可:长久被人们认可的成规惯例。不把常规惯例当做永远不变的模式。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不能自拔  拔:摆脱。不能主动地从痛苦、错误或罪恶中解脱出来。
  • 拔山举鼎  形容力量超人或气势雄伟。
  • 白璧三献  楚人和氏得玉璞,两献楚王,两遭刖足。第三次王使治璞,得白玉,琢以为璧,世称“和氏璧”。比喻不识良材或怀才不遇。
  • 繁文末节  文:规定、仪式;节:礼节。过分繁琐的仪式和礼节。比喻琐碎多余的事情。
  • 盎盂相敲  比喻一家人争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