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荒西经”记述的是红山文化区域物事 《山海经》之“大荒”,如果能确定其地理方位,也能破译红山文化、其他史前文化的密码,也能基本破译这本承载史前信息经书的密码。经作者多年研究,认定《山海经》之“大荒”指的是红山文化遗址所围绕的位于内蒙古中部的科尔沁沙地。 首先,红山文化主要遗址赤峰红山后、翁牛特旗三星他拉、巴林右旗那斯台、巴林左旗尖山子、敖汉旗四家子、建平县五十家子、围场县下伙房、锦西县沙锅屯、喀左县东山嘴、建平与凌源交界牛河梁、阜新县胡头沟、盘锦市郊、康平县郊、开鲁县坤都岭、科左中旗新艾力等,都是围绕科尔沁沙地分布的。远古先民对沙地的概念,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是对“大荒”的记忆。 第二,《山海经》在展开“大荒西经”记述之初,首先陈明“大荒”在“西北海之外”,这是一个重要的地理方位信息,如果“海”指渤海,那么“西北海之外”一定是指“红山文化区”,(因为只有“红山文化区”在“西北海之外”)。“大荒”(科尔沁沙地)与红山先民发生了极密切的关系,因而这种实际发生过的关系以传说的形式保留在《山海经》一类的古文献中。 第三,以“海”为视点和以“大荒”为视点所视之区域为同一区域,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从渤海看和从科尔沁沙地看,西部(或西北部)是同一区域,即红山文化区。这可以从《山海经》之“大荒西经”所记物事与“海外西经”所记物事基本重复现象得到证明。“海外西经”记“夏后启”,“大荒西经”记“夏后开(启)”;“海外西经”记“三身国”“一臂国”、“奇肱国”、“无右臂”人, “大荒西经”记“三面一臂人”、 “一臂民”、“有人反臂”、“长胫国”; “海外西经”记“女祭女戚”、“女丑之尸”“女子国”,“大荒西经”记“女祭女 ”女丑尸”、“女娲之肠”、 “女子国”; “海外西经”记“丈夫国”,“大荒西经”记“丈夫国”; “海外西经”记“轩辕国”、“轩辕之丘”,“大荒西经”记“轩辕国”、“轩辕台”; “海外西经”记“巫咸国”有“群巫”,“大荒西经”记“灵山”有“群巫”,而且能列出名称;“海外西经”记“诸夭之野”有“凤鸟”、“百兽”,“甘露,民饮之”,“大荒西经”记“沃民沃野”,有“凤鸟”、“百兽”等,“甘露,是饮”; “海外西经”记“白民国”,“大荒西经”记“白民国”;等等,内容基本一样。发生这样的情况,只能解释为“海外西经”与“大荒西经”记述的是同一文化区域的物事,只是有的稍多,有的稍少,名称、术语有点区别。 依上所述,推原“大荒西经”篇记述的就是西拉木伦河、大凌河、老哈河红山文化区域在古代先民中发生的物事。
推荐古诗:
短歌行、
怨歌行、
离别难、
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
望江南(多少泪)、
春晓、
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
浣溪沙(天末同云暗四垂)
推荐诗句: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莫莫高山深谷逶迤、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晨昏滚滚水东流,今古悠悠日西坠、
柳色披衫金缕凤,纤手轻拈红豆弄,翠蛾双敛正含情、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热文成语
- 懊悔无及 后悔已来不及了。
- 安故重迁 指安于旧俗,不轻易改变。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八拜之交 八拜:原指古代世交子弟谒见长辈的礼节;交:友谊。旧时朋友结为兄弟的关系。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白首相知 白首:白头发,引申为时间长。意谓老年知己。
- 百巧千穷 指有才能者境遇反而不好。
- 彼竭我盈 彼:他,对方;竭:尽;盈:充满。他们的勇气已丧失,我们的士气正旺盛。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指出兵之前,先准备好粮食和草料。比喻在做某件事情之前,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 不分皂白 皂:黑色。不分黑白,不分是非。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