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生平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何景明生平

何景明生平

查看何景明全诗

  何景明生于明成化十九年(公元1483年)8月初6,卒于1521年(共活了39岁)。生子时,其母李氏梦见太阳落到了自己怀里,所以取名景明。景明三岁时,其长兄景韶中了举人。二哥景阳也学有小成,这激励了何景明。景明天性聪明,六岁可以对联,八岁可以写文章,读书强记能力很强。

  父亲对小儿子不偏爱,在渭源县为官时,也带着何景明,当时何景明12岁。两年后何景明归家,大哥景韶教他读《尚书》,只九个月就可以讲解了。此时沁水御史李瀚巡按汝宁,调试信阳诸生,当读了何景明的卷子之后大叹"奇才",并特意到信阳来看何景明。于是何景明在这时就出名了。16岁时,与二兄同时中举(省试),何景明以《尚书》经第三名中举。这时何景明其貌不扬,个小,头发少。周围很多人找何景明题字、写字,何景明一概避而不见。

  第二年何景明参加礼部的春试,因为文中多奇字(我想这大概与他读《尚书》有关),主考官不欣赏,所以名落孙山。归家后,二哥任巴陵县令,何景明和他一起到了巴陵。1502年(景明20岁)终于考上了进士。按理何景明就照例为庶吉士,但因他生性耿直,所以没有成为庶吉士。庶吉士,是中国明、清两朝时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由科举进士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目的是让他们可以先在翰林院内学习,之后再授各种官职。情况有如今天的见习生或博士后。

  22岁这一年,正式授为中书舍人。中书舍人,任起草诏令之职,参与机密,由文笔好者、有德者任之,属从七品。

  第二年奉命出使云南,一年后回京。

  何景明为官之时,也是大宦官刘瑾当权之时,当时正德皇帝明武宗只有15岁,对他无可奈何。何景明上书首辅要求制裁刘瑾,但没有用,何景明便请求还乡,刘瑾批准。

  何景明回信阳住了四年,除读书、写书之外就是游玩。此期间何景明大哥和父母相继去世。

  李梦阳因触犯刘瑾而被抓,朋友们也一起救李梦阳。其中康海是出了大力的。康海不愿与刘瑾交往,但为了李梦阳还是去见的他,刘瑾看在康海的面子上放了李梦阳,后来刘瑾死后,康海被视为同党而革职,李梦阳不为他说话,康海便写了《中山狼杂剧》来讽刺李梦阳。

  四年之后,刘瑾被诛,何景明官复中书舍人,并任内阁讲经官。讲官为帝王和大臣讲儒家经典,一月三次。

  35岁这一年升为吏部验封司员外郎,为从六品,吏部即相当于今天的组织部兼人事部,长官为吏部尚书。下设四司:文选清吏司、验封司、稽勋司和考功司。验封司掌封爵、世职、恩荫、难荫、请封、捐封等事务。也很有实权。

  第二年,升为陕西提学副使。官至四品。此时何景明36岁。上任三年去世。

  何景明一生为人耿直,凡是权贵不交,宦官不交。有时权贵请他,没法拒绝,就自带马桶,座在桶上吃饭。在陕西时,只要见着权贵的家属为非作歹,抓住就打。从任上病归时,只有白银30两。明史称之有"国士之风"。

推荐古诗: 月下独酌赠刘司户蕡青溪入咏楼(千古风流八咏楼)好了歌注(陋室空堂)临江仙(白玉堂前春解舞)出嘉峪关感赋(严关百尺界天西)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朝中措(幽姿不入少年场)六经示儿子(六经如日月)

推荐诗句: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乌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热文成语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闻不如一见  闻:听见。听得再多,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波涛汹涌  汹涌:水势腾涌的样子。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差毫厘  不差一毫一厘。
  • 不得要领  要:古“腰”字;领:衣领。要领:比喻关键。抓不住要领或关键。
  • 不关紧要  紧要:急切的,重要的。不重要,不会影响大局。
  • 不可言状  言:说;状:描绘。无法用言语形容。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
  • 非分之想  非分:不属自己分内的。妄想得到本分以外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