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翻译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哀公二十年翻译

哀公二十年翻译

查看哀公二十年全诗

  二十年春季,齐国人来鲁国征召会见。夏季,在廪丘会见,为了郑国的缘故,策划攻打晋国。郑国人向诸侯辞谢。秋季,军队回国。

  吴国的公子庆忌屡次劝谏吴王说:“如果不改变政令,一定亡国。”吴王不听,庆忌离开国都住在艾地,又乘机到楚国去。庆忌听说越国准备进攻吴国,冬季,请求回国和越国讲和,于是就回国了。想要除掉不忠的人来讨越国的喜欢。吴国人杀死了庆忌。

  十一月,越国军队包围了吴国,赵孟的饮食比居丧时的饮食还要降等。楚隆说:“三年的丧礼,是表示亲情关系的极点,现在您又降等,恐怕另有缘故吧!”赵孟说:“黄池那一次盟会,先主和吴王有过盟誓,说:‘同好共恶。’现在越国包围吴国,继承人想不废弃过去的誓言而帮助吴国,但又不是晋国的力量所能达到的,我因此只能用饮食降等来表示心意。”楚隆说:“如果让吴王知道,怎么样?”赵孟说:“行吗?”楚隆说:“请试一试。”于是就前去,先到越军那里,说:“吴国冒犯上国已经多次了,听说君王亲自讨伐,中原的人们莫不欢欣鼓舞,惟恐君王的意愿不能实现,请让我进去看看吴军的情况。”越王答应了。楚隆告诉吴王说:“寡君的老臣无恤派陪臣隆前来,谨敢为他前来道歉;黄池那一次结盟,君王的先臣志父得以参加盟会,盟誓说‘同好共恶’。现在君王处在危难之中,无恤不敢害怕辛劳,但又不是晋国的力量所能达到的,谨派我向君王报告。”吴王下拜叩头说:“寡人没有才能,不能事奉越国,因而让大夫忧虑,谨拜谢您的命令。”给了楚隆一小盒珍珠,让他送给赵孟,说:“勾践要让我活着不好过,我是不得好死了。”又说:“快淹死的人必然强作欢笑,我还要问你,史黯为什么能成为君子?”楚隆回答说:“史黯这个人做官没有人讨厌他,不做官没有人诽谤他。”吴王说:“真是说得恰当啊!”

推荐古诗: 诸将五首(其二)国民党党歌(三民主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洞仙歌(冰肌玉骨)梅村(枳篱茅舍掩苍苔)挽刘道一(半壁东南三楚雄)无题(惯于长夜过春时)行香子(一叶舟轻)七绝(古人学问无遗力)新夏感事(百花过尽绿阴成)

推荐诗句: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安于故俗,溺于旧闻  俗:习俗。溺:沉溺,陷入。拘守于老习惯,局限于旧见闻。形容因循守旧,安于现状。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熬清受淡  指忍受清苦乏味的生活。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孔千疮  比喻毛病很多,问题严重,已经到了难以收拾的地步。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背盟败约  背:违背。盟、约:誓约。败:败坏。指撕毁。背叛誓言,撕毁盟约。
  • 奔走相告  指有重大的消息时,人们奔跑着相互转告。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