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认为格物致知是要穷究事物之理,这是就知识而言,也是依经验而论,是指后天之学,而非先天之性。阳明取孟子“格君心之非”一句,而认为“格者正其不正,以归于正。”又说:“致知云者,致吾心之良知焉耳。”这也是指先天之性。
朱子之说注重大学之章:“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乃是彰明要先穷尽事物之理,方能修身、齐家、治国,并明明德于天下。这是就学问之用而言,所以不落虚无。而阳明之说乃是治朱子之说的末流,欲使学子返死知识于能辨能察的本心,然而王学末流亦不免流于虚无。
事实上,孔子早已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心镜不明,不能照物;心不照物,明而无用,心物本是合一。朱学、王学都在阐扬孔门圣教,而末流不察,流于偏重,仍有徒诵、虚无之敝,本非圣贤有差,是学人执取有误。
推荐古诗:
竹枝(江畔谁家唱竹枝)、
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洞仙歌(冰肌玉骨)、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
桂枝香(登临送目)、
题潼关楼(客行逢雨霁)、
北中寒(一方黑照三方紫)、
感讽五首(石根秋水明)、
隋宫燕(燕语如伤旧国春)、
满江红(暮雨初收)
推荐诗句: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
相思了无益,悔当初相见、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安家立业 安置家庭,创立基业或事业。也指长期在一个地方劳动和生活。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拔地摇山 翻动大地,摇撼山岳。形容声势极大。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拔犀擢象 擢:提升。比喻提拔才能出众的人。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屏气敛息 指因心情紧张或注意力集中,暂止住了呼吸。
- 不打自招 旧指没有用刑就招供。比喻做了坏事或有坏的意图自我暴露出来。
- 不知丁董 比喻不懂事,缺乏知识。
- 不知深浅 形容不懂得事情的利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