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说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是指要想获得知识,就必须接触事物而彻底研究它的原理。人的心灵都具有认识能力,而天下万事万物都总有一定的原理,只不过因为这些原理还没有被彻底认识,所以使知识显得很有局限。因此,《大学》一开始就教学习者接触天下万事万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进一步探究,以彻底认识万事万物的原理。经过长期用功,总有一天会豁然贯通,到那时,万事万物的里外巨细都被认识得清清楚楚,而自己内心的一切认识能力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再也没有蔽塞。这就叫万事万物被认识、研究了,这就叫知识达到顶点了。
注释①这一章的原文只有“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两句。朱熹认为,”此 谓知本”一句是上一章的衍文,”此谓知之至也”一句前面又缺了一段文字。 所以,朱熹根据上下文关系补充了一段文字,这里所选的,就是朱熹补充的 文字。②即,接近,接触。穷:穷究,彻底研究。③未穷,未穷尽,未彻底。④益,更加。
推荐古诗:
雉带箭、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终南别业、
南歌子(天上星河转)、
红楼梦十二曲—聪明累(机关算尽太聪明)、
采莲曲(两船相望隔菱茭)、
七律(一从大地起风雷)、
满江红(江汉西来)、
食荔枝(罗浮山下四时春)、
西江月(玉骨那愁瘴雾)
推荐诗句: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嗷嗷待哺 嗷嗷:哀鸣声;待:等待;哺:喂食。饥饿时急于求食的样子。形容受饥饿的悲惨情景。
- 遨翔自得 指自由自在的样子。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拔新领异 指创立新意,提出独特的见解。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薄寒中人 薄寒:轻微的寒气。中人:伤人。指轻微的寒气也能伤害人的身体。也比喻人在衰老或患难之中时经不住轻微的打击。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堪入耳 堪:可,能;入耳:听。指说的话使人听不进去(多指脏话)。
- 不破不立 不破除旧的,就不能建立新的。
- 非分之想 非分:不属自己分内的。妄想得到本分以外的好处。
- 百丈竿头 佛教语,百丈高的竿子,比喻道行达到很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