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书法的主要成就是行草,而又以《集王圣教序》为基本路数,属于传统派系,通篇秀劲乃其可贵之处。同时,从林氏楷书作品亦足可见其临池之功力。林氏在1827年(道光七年)《跋沈毅斋墨迹》中说:"初学临摹辄舍唐人矩范而躐等于钟张羲献,是犹未能立而使之疾行,僵卧必矣。"(《云左山房文钞》卷四)可见,林氏有自己的学书心得,从唐人入手是他的主张。实际上,林氏并没有忽视"取法乎上"的传统共识,其楷书,不拘泥于某家框架,也并不纯然是唐人的规矩,还在点划使转之间偶尔透露出晋人的风度,愈是晚期之作愈如此,这不能否认是林氏的聪明。
在林氏传世的尺牍墨迹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书法艺术珍品:不光是指其史料价值。他的手札,相对大件书法作品,往往笔墨更加轻重随意--或下笔边绵,或错落有致,或倚侧生姿。尤其是在对亲朋好友吐露胸怀时,更无疑虑矜持,笔随情发,一泻自然而已。有时家书语句,更现朴讷真情,读令人肃然起敬。如《谕儿书》:"尔若堪弃文学稼,是余所最欣喜者。盖农居四民之首,为世间第一等最高贵之人"。
林氏的书法取势,端重安详,绝无矫揉造作的气息,虽不属于雄强一路,但他在鸦片战争中力主禁烟积极抵御英军入侵的举止却是惊天动地的,这也不难理解,因为,他所拥有的是一股中华民族固有的浩然正气、凛然大义。
推荐古诗:
客中行(不知何处是他乡)、
和梦得、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登九峰楼寄张祜、
题菊花、
柳、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滞雨、
巫山曲、
六年春遣怀八首(伴客销愁长日饮)
推荐诗句: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柳如眉,云似发,鲛绡雾縠笼香雪、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暗箭伤人 放冷箭伤害人。比喻暗地里用某种手段伤害人。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白发千丈 形容头发既白且长,表示人因愁思过重而容颜衰老。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近人情 不合乎人的常情。也指性情或言行怪僻。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不刊之论 刊: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 不了了之 了:了结,结束。用不了结的办法去了结。指把事情放在一边不管,就算完事。
- 不求甚解 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