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赏析二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赏析二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赏析二

查看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全诗

  这首寄赠友人的词,当作于陆游到成都期间。他调离南郑后,一直对前线的戎马生活念念不忘;收复中原、立功报国的信念,也始终坚守不移。这首词就从生活实感出发,表达了他的这种心情。

  上片写梦游中的世界。“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句,写自己睡梦之中不知道漫游到什么地方,只见天已破晓,雪花纷纷依然飘个不停,清脆地管笳声到处响起。这是作者所闻,突出了边塞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氛围。“铁骑无声望似水”,望过去,盔甲齐全的骑兵就像一条默默无声的河流。此处运用比喻,形象、具体,这是作者所见,写出军队纪律是那么严明,军容是那么整齐,军队的声势是那么浩大。“想关河:雁门西,清海际”,这样的关河,必然是雁门、青海一带了。一个“想”字,可见是推测的言辞,正好照应了“梦游处、不知何地”这句话,这里是作者的联想。作者为什么单单想到雁门、青海一带呢?作者只是以此来代表广阔的西北领土,这样苍莽雄伟的关河如今落在异族人之手,那就不难解释作为爱国词人的陆游有这样的“梦游”了,那是因为王师还未北定中原,收复故土。作者深厚的爱国感情,凝聚在短短的九个字中,从而过渡到下片。

  下片写梦醒后的感慨。“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一觉醒来,灯光昏黄,令人生寒,一轮斜月挂在窗前,漏声滴断,周围一片死寂。“寒灯”“漏声断”“月斜”,写出了环境的冷清凄凉,衬托出作者心境的凄苦悲凉。这正是因为坚持收复山河而不被理解甚至遭到打击的词人悲愁心境的写照。“自许封侯在万里”,自己坚定地许下诺言:在万里疆场为国杀敌建功立业。可谓志向高远。“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意思是:又有谁知道,我虽然现两鬓发白,但壮志犹存。此句一出,更让人赞叹不已,真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即使是死了,也念念不忘收复故土。如此爱国热情,是多么伟大!当然“有谁知”三个字,表现了作者对朝廷排斥爱国者的行径的愤怒谴责,也让人体味到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上下片一气呵成,梦境和实感有机地融为一体。

  这首词为作者向志同道合的友人抒吐心怀之作。上片描写的梦中所见景象“关河”“雁门”“青海”都是南宋当时重要的西北边防重地。梦境中军旅戎马生涯逼真,而现实中理想抱负却是一场幻梦。梦境何等的雄拔,现实却是何等的凄凉。梦内梦外的这种反差和错位,令人顿生英雄陌路之慨。通过梦回当年雪夜军旅生活情景及梦醒后的孤寂,表达了词人执著的为国献身精神。

推荐古诗: 杨柳枝(人言柳叶似愁眉)燕台诗四首登望楚山最高顶行宫忆秦娥(临高阁)定风波(好睡慵开莫厌迟)浣溪沙(道字娇讹语未成)临江仙(壁上红旗飘落照)永遇乐(长忆别时)楚城(江上荒城猿鸟悲)

推荐诗句: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回廊四合掩寂寞,碧鹦鹉对红蔷薇

热文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年偕老  偕:共同。指夫妻共同白头到老。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拔之志  比喻意志坚决,不可动摇。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不明不白  指说话含含糊糊,很不清楚。也形容行为暧昧。
  • 拔十失五  指选拔人才而失其半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