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举例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笑里藏刀举例

笑里藏刀举例

查看笑里藏刀全诗

卫鞅行诈  战国时,秦国派卫鞅率兵攻打魏国,魏国闻讯,速派公子邛抵御。双方势均力敌。卫鞅想很快取得胜利已不可能,于是,卫鞅便筹划一场假讲和的骗术。这天,卫鞅派人给公子邛送去一封信。信中说:“我们曾是朋友,分别担任两国家的将领,说实话,我不忍心打仗,我愿和你讲和,成为盟友。咱们相约饮酒欢宴,互相退兵,使秦、魏两国人民永远和平、安宁。”公子邛见信后,甚为高兴,以为卫鞅真有诚意,便按照他指定的地点来参加宴会,谈判结盟。谁知,他还没有走到谈判地点,便遭到卫鞅埋伏军队的袭击,进而袭击公子邛的部队,并把公子邛及其全军俘虏到秦国。魏惠王听到这个消息,慌恐不安,连忙答应割让河西的大片土地给秦国。

袁世凯告密升官  在所有升官术中,告密被求官者视为升官最快、最省力的方法,既不花钱,又不用说好话,简单的通风报信,就可以飞黄腾达,青云直上。  袁世凯是中华民族的败类,此人两面三刀,阳奉阴违,丧尽天良,为虎作伥。袁世凯曾任驻朝鲜通商大臣,1895年起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建陆军”,1896年曾加入过康有为等组织的“强学会”,貌似进步,迷惑了一班子书生气十足的维新人士,光绪帝对他也寄予莫大的希望。  1897年,袁世凯任直隶按察使。为了寻求支持变法的军事力量,光绪帝于9月16日在玉澜堂接见了他。光诸帝先问他新政是否合宜?袁满口赞扬。光绪心里高兴,又问他:“要是让你统率军队,你肯对朕忠心耿耿吗?”袁马上磕头发誓:“臣当竭力报答皇上厚恩,一息尚存,必思报效。”  第二天,光绪帝就降谕拔擢袁世凯为侍郎候补,令其专办练兵事务,以此拉拢袁世凯支持变法。  1897年9月18日晚,维新派首领谭嗣同冒着生命危险,悄悄到法华寺袁世凯的住处,坦率说明自己来访的目的,动员袁杀掉荣禄,包围颐和园,迫使慈禧等就范,保护新政,救护光绪。否则就请他去颐和园告发,牟取荣华富贵。袁当场慷慨激昂地表示:“袁某与谭君都受到光绪皇帝的非常之遇,救护之责,非独足下。”还拍着胸脯说:“诛荣禄如杀一狗耳!”  1897年9月20日,袁世凯离京请训时,光绪帝再一次在乾清宫召见他,除勉励袁好好训练新军外,还谆谆嘱咐,要他保护新政,并赐密诏一道,表示对袁的信任。以光绪帝、康有为等为首的维新党,既无政权,又无军权,两手空空,却要对付慈禧这一帮根深蒂固的封建顽固势力。大祸临头之际,只得孤注一掷,寄希望于这个外表拥护新法的袁世凯。谁知袁一到天津,便直奔荣禄住处告密。荣禄连夜赶回京城,直抵颐和园乐青堂求见慈禧太后。慈禧半夜爬起来听了荣禄的报告,气得七窍生烟,即刻带领大批随从摆驾还宫。于是,百日维新就此夭折,慈禧太后再次登上九龙宝座,开始“训政”,变法君子被杀,光绪被囚瀛台。  袁世凯因告密有功,受到慈禧的宠爱,官位一升再升,最终成了影响清政府内政外交的北洋集团的首脑人物。

李林甫口蜜腹剑  唐明皇时,有两位宰相共辅国政,一个是拘谨正直的李适之,一个是阴险奸诈的李林甫。李适之一向反对李林甫,李林甫一直想陷害李适之,但在表面上两人还很要好,看不出有什么冲突或矛盾。  有一天,两人闲谈中,李林甫劝李适之说:“华山出产金矿,谁都知道,如果开工采掘,实为国家增加无穷财富,你何不奏闻皇上?”适之是老实人,亦认为有理可行,果然上折奏知唐明皇。唐明皇召见李林甫问:“适之所奏华山有金矿可采,你知道吗?”李林甫饰词相答:“小臣近常为陛下的疾病担忧,深知华山金矿的那一方位,实为陛下本命,地下隐伏着王者之气,如果采掘,不利于陛下龙体,臣正以此为忧,故不敢将此事奏闻。”唐明皇听此,认为李林甫才是最体贴的忠义之臣,李适之存心整蛊,从此对适之逐渐疏远,终于免除官职,由李林甫一人当政。  李林甫当权,第一步就是排除异己,引用一班亲戚贪佞之人,对那些正直之士,务必除之而后快。有一位名重一时的绛郡太守严挺之,唐明皇对他十分敬重,要加以大用。李林甫看在眼里,怕此人重用后会影响自己的权位,乃想办法把严挺之的弟弟严损之找来,猛拍其膊头,说他和令兄如何之相好,怎样之深交,并且当面许诺一定要保奏此位弟弟做个员外郎,以示关切和对好友严挺之的敬意。然后再透露说:“皇上对令兄非常敬重,我们必须想个办法把令兄内调回京,方能及时水到渠成。”严损之已被迷魂汤灌得晕陀陀,便问有什么办法。李林甫故意想半天才说:“不如这样,你写封信给令兄,叫他写一封呈文来,说患有风湿病,希望能到长安来就医,我自会代他设法。”  严挺之接到弟郎家书后,信以为真,还认为李林甫对自己另眼相看,便如所属,写一封“乞调回京就医”呈文。李林甫拿到这通奏折,即跑去参见唐明皇,说:“严挺之年事已高了,又患风湿重症,行坐甚为不便,不如给他一个闲官调到气候好的地方去调养,也正好见圣上对下臣的体贴。”唐明皇对李林甫是言听计从的,毫不考虑竟批准,把严挺之调到“闻道花似锦”之洛阳去做个领干薪的闲官,连太守也做不成了。

推荐古诗: 杨柳枝(一树衰残委泥土)竹枝(巴东船舫上巴西)古别离寄荆州张丞相青溪蝶恋花(记得画屏初会遇)浣溪沙(天末同云暗四垂)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次韵子瞻上元见寄虞美人

推荐诗句: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热文成语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暗绿稀红  犹言绿肥红瘦。形容叶盛花稀的暮春景象。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拔宅上升  拔:拔起;宅:住宅。古代传说修道的人全家同升仙界。
  • 百了千当  比喻妥贴,有着落。
  • 败德辱行  败坏道德和操守。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比类从事  比:比照。其它类似的情况按照这种精神办理。
  • 闭塞眼睛捉麻雀  比喻盲目地进行工作。
  • 擘肌分理  擘:分开;理:肌肤的纹理。比喻分析事理十分细致。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尴不尬  比喻左右为难,不好处理。也形容样子别扭。
  • 不可胜数  胜:尽;计:核算。数也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