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远交近攻:远交近攻,语出《战国策》.秦策:范睢曰:“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这是范睢说服秦王的一句名言。战国末期,七雄争霸。秦国经商鞅变法之后,势力发展最快。秦昭王开始图谋吞并六国,独霸中原。公元前270年,秦昭王准备兴兵伐齐。范睢此时向秦昭王献上“远交近攻”之策,阻秦国攻齐。他说:齐国势力强大,离秦国又很远,攻打齐国,部队要经过韩、魏两国。军队派少了,难以取胜;多派军队,打胜了也无法占有齐国土地。不如先攻打邻国韩、魏,逐步推进。为了防止齐国与韩、魏结盟,秦昭王派使者主动与齐国结盟。其后四十余年,秦始皇继续坚持“远交近攻”之策,远交齐楚,首先攻下韩、魏,然后又从两翼进兵,攻破赵、燕,统一北方;攻破楚国,平定南方;最后把齐国也收拾了。秦始皇征战十年.终于实现了统一中国的愿望。
模式 产生于春秋时代的“远交近攻”外交战略,在今天的世界上仍有众多国家在使用。其中日本、印度等国是最典型的。之所以“远交”是因为远方的力量是潜在的战略同盟或战略宿敌。通过“远交”扩大自己的战略机动性?压缩敌国的战略机动空间,赢得战争的战略主动地位。之所以“近攻”,是因为敌国就在眼前。在那种以邻为壑、以邻为敌的历史条件下,相邻国家之间通常都是敌对国家,他们为了领土和资源而相互攻伐。历史上国土连接而互不为敌的国家关系是几乎找不到的。今天的中国政府提出了“以邻为友”“以邻为伴”的国际关系新价值观,自然“远交近攻”的对外战略模式同我国所倡导的国际关系新价值观背道而驰。
推荐古诗:
长安秋望、
赋得古原草送别、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其一)、
寻隐者不遇、
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蝶恋花(永夜恹恹欢意少)、
临江仙(一别都门三改火)、
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静无苔)、
[南吕]金字经·怨战、
钗头凤(红酥手,黄滕酒)
推荐诗句: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瘦损江梅韵、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鞍马劳神 形容旅途劳累。同“鞍马劳顿”。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白发青衫 青衫:无功名者的服饰。谓年老而功名未就。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白首之心 老年时的壮志。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本相毕露 原形完全显露了出来。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兵行诡道 兵:用兵;行:使用;诡:欺诈;道:方法。用兵可以运用诡异和诈伪的战法。
- 播糠眯目 撒播糠秕眯住别人的眼睛。比喻外物虽小,但造成的危害却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