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墓地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黄宗羲墓地

黄宗羲墓地

查看黄宗羲全诗

  黄宗羲死后就葬在余姚城东南10公里的化安山下的龙山东南麓,现属陆埠镇十五岙村,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时候这一带三面青山环抱,林木葱郁,鸟语花香,景色宜人。正如先生诗中描述的:“昔年曾此作邻家,依旧水声彻夜哗。风景过清销不尽,满溪明目浸桃花。”抗清斗争失败后,梨洲先生于晚年建龙虎山草堂于化安山,从事读书著述。清康熙二十七年(l688年)冬,先生79年岁时,就在此自觅墓地,营建了极其简朴的生圹,并作诗留存:“空谷登登相杵频,野狐蛇鼠不相亲。应知难免高人笑,苦恋生身与死身。”还作《梨洲末命》《葬制或问》篇告诫儿孙,他死后就用平时穿的衣服入殓,“一被一褥,安放石床,不用棺椁,不作佛事,不做七七,凡鼓吹、巫觋、铭旌,一概不用”。他又引现世之例吟诗明志:“闻说始宁有赵君,不将棺木自缠身。人间亦有奇于我,比例无烦及古人。”进一步阐明“不棺而葬”,不仅古已有之,今人也有先我而行的。其用意是痛心疾首,明亡于清,“期于速朽,而不欲显言其故也”(梨洲先生神道碑文)。他还嘱托后人,墓前拜坛下小田可“分作三池种荷花”“能于坟上植梅五株”就非常感谢了。若“再有石条两根,可移至我圹前作望柱,上刻“不事王侯,持子陵之风节;诏钞著述,同虞喜之传文。”勉励后生以先贤的高风亮节、著述传文,作自生的楷模。临终前,梨洲先生又再次作诗示季子百家:“筑墓经今已八年,梦魂落此亦欣然。莫教输与鸢蚁笑,一把枯骸不自专。”先生在弥留之际,仍念念不忘“从俭而葬”,使“百家不敢不遵也”。他长逝后,儿孙遵照遗嘱办理葬事,并由清初著名史学家鄞县全祖望撰写神道碑文,肖山毛奇龄撰写墓志铭。

  “文革”中,黄宗羲墓被毁。1981年部分修复,墓坐西朝东南,正面形似荷叶山墙,用条石错缝叠砌。中间直竖石刻墓碑, 上镌隶书“黄公梨洲先生墓”七个大字。碑前置有石祭桌,用鹅卵石铺设的拜坛,两侧各置一条石凳。墓四周丛山巍巍,绿阴蔽日,给人一种肃穆幽静之感。

推荐古诗: 于阗采花南邻喜迁莺(晓月堕)送元二使安西行宫沁园春(孤馆灯青)好事近(秋晓上莲峰)沈园(梦断香销四十年)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舜庙怀古(云断苍梧竟不归)

推荐诗句: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熬油费火  指耗费灯油。多指日夜忙碌。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白圭之玷  白玉上的一个斑点。比喻人或物大体很好,只是有些小缺点。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读不厌  厌:厌烦,厌倦。读一百遍也不会感到厌烦。形容诗文或书籍写得非常好,不论读多少遍也不感到厌倦。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比翼连枝  比翼:鸟名。传说此鸟一目一翼,须两两齐飞。比喻夫妇亲密不离。
  • 必恭必敬  恭、敬:端庄而有礼貌。形容态度十分恭敬。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