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民之所以守战至死而不对君主自居有德,这是有必然原因的。可以说,最大的一条是因为父母的坟墓在这个地方,而且土地房屋富裕可以使人们安居乐业。若不是这个原因,就是由于州县乡里与宗族的情谊可令人感怀亲慕。若不是这个原因,就是君主在教训、习俗方面,爱民深厚,无处可寻。若不是这个原因、就是山林泽谷的财源可使人维持生计。若不是这个原因,就是本国地形险阻,易守难攻。若不是这个原因,就是刑罚严厉而令人畏惧。若不是这个原因,就是赏赐明正而令人鼓舞。若不是这个原因,就是对敌人有深仇大恨。若不是这个原因,就是对君主有重大功劳。这就是人民为什么能守战至死而不对君主自居有德的缘故。 现今,依靠不可信的人,而要求了解敌情;使用不能守的人,而想要巩固防地;指挥不能战的军队,而想要侥幸取胜。这是用兵上三种昏庸的表现。
推荐古诗:
临江王节士歌、
寄胡饼与杨万州、
寄扬州韩绰判官、
回乡偶书、
贾生、
古薄命妾、
山居即事、
山中送别、
终南山、
出师讨满夷自瓜洲至金陵(缟素临江誓来胡)
推荐诗句: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兽炉沉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写入相思传、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江燕话归成晓别,水花红减似春休西风梧井叶先愁、
不系雕鞍门前柳,玉容寂寞见花羞,冷风儿吹雨黄昏后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爱才如命 才:贤才,人才。爱慕贤才,急欲求得,就象生命一样重要。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背本趋末 古代常以农业为本,手工、商贾为末。指背离主要部分,追求细微末节。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兵无常势 常:不变;势:形势。用兵无一成不变的形势。用以说明办事要因时、因地制宜,具体问题要用具体办法去解决。
- 博学多闻 博学:广博。学识广博,见闻丰富。
- 搏牛之虻 原意是说主要目标应像击杀牛背上的虻虫一样去灭掉秦国,而不是像消除虮虱那样去与别人打败。后来比喻其志在大而不在小。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拔本塞原 ①比喻背弃根本。②铲除事物发生的根源。多用于坏事。亦作“拔本塞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