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贡献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李觏贡献

李觏贡献

查看李觏全诗

思想  李觏是北宋一位重要的思想家。他著书立说,大胆创新,在哲学上持“气”一元论观点,认为事物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在认识论上,承认主观来自观,因此,成为宋代哲学学派的先导,在我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李觏还具有进步的社会历史观。他卓有胆识地提出功利主义的理论,反对道学家们不许谈“利”言“欲”的虚伪道德观念。他从实际物质利益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根本这一基本观点出发,解释社会历史现象。他认为“治国之实,必本于财用”(《富国策》第一)。治理国家的基础,是经济,是物质财富。所以,他反对把实际物质利益和道德原则,即“利”和“义”对立起来。李觏认识到,物质财富多寡不均的症结所在,是土地占有的不合理。为了解决土地,问题他专门写了一篇《平土书》,提出“均田”、“平土”的主张,引经据典,煞费苦心地为统治者提供解决土地问题的历史借鉴。为了拯救北宋积弱的局面,缓和社会矛盾,他提出富国、强兵、安民的主张,写了《富国策》、《强兵策》、《安民策》各十篇,阐述自己的见解。李觏哲学上的观点和政治上的革新思想,在当时是独树一帜的,为稍后于他的王安石实行变法进行了哲学理论上的准备。由此看来,他的弟子邓润甫等人成为王安石推行新法的得力助手,那就是很自然的了。

文学著作  李觏不仅是一位思想家,而且还是一位著作家。他主张文以经世、致用为贵,所以他的文章内容比较充实。即使是解经之作,也常常以古说今,有着浓厚的政治色彩。《潜书》十五篇,即是出于“愤吊世故,警宪邦国”(《潜书序》),“以康国济民为意”(《上孙寺丞书》),纂写而成。《庆历民言》三十篇,更是“言言药石,字字规戒”的为民请命之作,人称“红国之书”。这些政论文章,大胆地指责时弊,阐发己见,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战斗性。李觏的其他散文,如书信、志铭、碑、记等,也都写得通达有识,逻辑性强,为人们所称道。在这些文章的字里行间,他的用世思想时有流露。他的《袁州州学记》,起语不落俗套,立论警切,结构严谨,文笔稳健,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前人称他“著书立言,有孟轲、扬雄之风”(《范仲淹荐李觏疏》)。“在北宋欧阳(修)、曾(巩)、王(安石)间,别成一家”(《宋元学案补遗》卷三)。

推荐古诗: 北亭招客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初冬夜饮题乌江亭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更漏子(金雀钗)白石滩连昌宫词满庭芳(小阁藏春,闲窗锁昼)

推荐诗句: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举百全  每次行动都能完成其事,形容事事得心应手,都能取得好的效果。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北叟失马  比喻祸福没有一定。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拨草寻蛇  比喻招惹恶人,自找麻烦。
  • 博览群书  博:广泛。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