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觏一生以教授为业,乡曲俊异从而师之,东南闻风至者常数千人,同郡曾巩、邑邓润甫(北宋名臣)皆其弟子。其终生从事理学研究,所学以推明圣经为本,不泥于汉唐诸儒之说,鉴古论今,著书立言,学识渊博,成就显著。李觏思想进步,针砭时弊,积极主张改革旧制,是“庆历新政”理论上的支持者。所著大都是愤吊世故,警宪邦国的政论,被当时誉为“医国之书”。范仲淹读其所著,荐于朝,称其讲论六经,辨博明达,释然见圣人之旨,著书立言有孟子、扬雄之风,并上其所著。在李觏著述中,“《潜书》、《广潜书》、《礼论》、《周礼致太平论》、《庆历民言》以及《富国》、《安民》、《强兵》等策,反映了他的政治、经济、法制、军事等主张,《易论》和《明堂定易图序》(《李觏集》前言)”他的思想观点得到当时众多有识之士的赞同,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共鸣,影响巨大,震动朝野,成为后来王安石变法的理论基础。前有古人,后有来者。时光如赤溪长流,风月与青山依旧。然而,往事如烟,物非人杳。风月亭,亭以人名,古往今来慕者如云。观景凭吊,睹物思人,扼腕长叹。骚客诗云:“惟昔有鸿儒,其甫曰泰伯。语言妙天下,酌古漱琼液。上排周孔大,下接苏黄席。雄辞奋经术,异端拒老释。构亭集生徒,此焉寄朝夕。平芜弥漫青,溪水迥环赤。风月留光霁,溪山表明德。我行购遗踪,世远不可稽。我诵明堂书,山亭水悠悠”。明代邑人王材亦赋诗云“独抱遗经草满庭,竹风梧月对南屏。桃花流水年年在,谁向寒溪面客星?”寄托了对先贤的无限追思。
为纪念李觏,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李觏雕像,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推荐古诗:
南陵别儿童入京、
夜筝(紫袖红弦明月中)、
无题(八岁偷照镜)、
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
秋夜独坐、
书事、
入京诗(手帕蘑姑与线香)、
西江月(山下旌旗在望)、
南歌子(山与歌眉敛)、
行香子(清夜无尘)
推荐诗句: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春风尔来为阿谁,蝴蝶忽然满芳草、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
欲共柳花低诉,怕柳花轻薄,不解伤春
热文成语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安若泰山 形容极其平安稳固。同“安如泰山”。
- 岸然道貌 指严肃的神态。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思不解 百般思索也无法理解。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本同末异 本:本原。末:末流。比喻事物同一本原,而派生出来的末流则有所不同。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秉烛夜游 秉:执持。旧时比喻及时行乐。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不可开交 开:打开,解开;交:相错,纠缠。形容没法解开或摆脱。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