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解析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天官书解析

天官书解析

查看天官书全诗

  《汉书·艺文志》记载的古代天文著作凡二十一家,多达四百五十卷,但是到了著录《隋书·经籍志》的唐代,大约全都失传了,今知年代较古远的天文著作如甘氏、石氏、巫咸三家《星经》、《黄帝天文占》等最早见于《隋书·经籍志》中,《汉书·艺文志》不载其名,显然属于后人整理、辑佚一类著作。其他如《淮南子·天文训》等失之芜杂,近年来考古发现的如马王堆出土《天文气象杂占》等又不能作为综合性的天文著作。所以,今知的系统、全面的天文学专著,以《史记·天官书》为最古。

  《史记·天官书》与《历书》一样,也不在《史记》十篇亡书之数,必为太史公原著(也有人以为是“妄人录《汉书·天文志》而成”,可不论),当然不排斥其中有错简以及后人窜入的成份,这是古书难以避免的,也不影响它的真价值。

  天官书的内容大体可分作七章,一为经星,分作五宫记述三垣二十八宿等恒星;二为五纬,记木、火、土、金、水五行星;三为二曜,记日与月;四为异星;五为云气;六为候岁;七是总论。前二章是记述的重点。第三章对日、月的记述最为简略,日只讲了晕、虹与食,而且偏重于占卜。日的其他天文知识,如运行失常、黑子(《晋书·天文志》黑子之外,还记有日乌、黑气、黑云等名)、日珥(《周礼·视》称为监,郑玄等称为冠珥)、光斑(《宋史·天文志》记为“日生牙”等)、色变、“乍三乍五”等,都没有记载,对月的记述同样有许多当有而无的地方。清·王元启解释说:“《天官书》前无所承,史公首创为之,不能如后代测验之详,故约举大纲以存占候之旧”。第长章章首冠以“太史公曰”字样,随后从“自初生民以来”,历述各个历史时期的天官、天文现象与占验等事,按《史记》“书”体的贯例,这些内容是放在篇首的,所以有人认为是由于错简被移到了书末。

推荐古诗: 洛阳陌赠孟浩然杨柳枝(红板江桥青酒旗)赠卫八处士望江梅(闲梦远,南国正芳春)别舍弟宗一溪居渔翁春晓观猎

推荐诗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佳期大堤下,泪向南云满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白日做梦  大白天做梦。比喻根本不能实现的梦想。
  • 百代文宗  宗:被人所效法的人物。在久远的年代里堪为文人楷模的人物。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博闻辩言  博:多。闻:传闻。辩言:巧言。形容道听途说,似是而非的言论。
  • 不齿于人  指被人看不起。
  • 不可端倪  端倪:头绪。找不着头绪。形容变化莫测。
  • 不郎不秀  原指不高不下。后比喻不成材。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
  • 不足为训  足:够得上;训:法则,典范。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 非分之想  非分:不属自己分内的。妄想得到本分以外的好处。
  • 步人后尘  后尘:走路或行车时后面扬起的尘土。指跟在人家后面走。比喻追随模仿,学人家的样子,没有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