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孤峤蟠烟《岭南杂记》,“龙涎于香品中最贵重,出大食国西海之中,上有云气罩护,下有龙蟠洋中大石,卧而吐涎,飘浮水面,为太阳所烁,凝结而坚,轻若浮石,用以和众香,焚之,能聚香烟,缕缕不散。”孤峤就是洋中大石,蟠烟就是龙上罩护的云气。所谓的龙涎据说就是抹香鲸的肠内分泌物。⑵层涛蜕月波涛映月如闪动的龙鳞。⑶骊宫、铅水龙所居之处和他的涎水。黑龙称为骊龙,成语有“探骊得珠”。⑷汛远槎风采香的人乘木筏(槎)随潮汛而去。下面写采香后的事。⑸梦深薇露龙涎香要用蔷薇水(香料)调制,这里把龙涎作为有情之物来写 -- 对故乡的离梦渗透了蔷薇水。⑹断魂心字杨慎《词品》,“所谓心字香者,以香末萦篆成心字也。”⑺红甆候火《香谱》说龙涎香制时要“慢火焙,稍干带润,入甆盒窨。”⑻冰环玉指香制成后的形状,有的像白玉环,有的像女子的纤纤细指。⑼依稀海云天气焚香时,前面引的《岭南杂记》说龙涎香“能聚香烟,缕缕不散”,好像把故居的“海云天气”都带回来了。⑽殢娇困顿娇柔。这里开始回想焚香的女子。⑾花碎这花是灯花。⑿飞雪,小窗深闭在故乡,外面雪花纷飞,屋内却红袖添香,纤手挑灯,读书养性两相宜,确实是太好了。《香谱》说焚龙涎香应在“密室无风处”,“小窗深闭”隐含了这个意思。⒀荀令三国时做过尚书令的荀彧,爱焚香。凿齿《襄阳记》,“荀令君至人家坐幕,三日香气不歇。”这一韵的句法今人想起白石的“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⒁谩惜余熏,空篝素被篝是遮盖香炉的笼子。古人焚香时,常把被子放在笼上熏。作者明知无用,香已燃完,还是把被子放在笼上。
推荐古诗:
嘲鲁儒、
赠李白、
绝句漫兴九首(熟知茅斋绝低小)、
寻隐者不遇、
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
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
入咏楼(千古风流八咏楼)、
除夜宿太原寒甚(寄语天涯客)、
念奴娇(水天空阔)、
哨遍(为米折腰)
推荐诗句: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春风尔来为阿谁,蝴蝶忽然满芳草、
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
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
客醉倚河桥,清光愁玉箫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暗箭明枪 比喻各种公开的攻击和暗地里的中伤。
- 八百孤寒 八百:形容很多;孤寒:指贫寒的读书人。许许多多贫寒的读书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孔千疮 比喻毛病很多,问题严重,已经到了难以收拾的地步。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成器 器:指人的度量、才干。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多用以指人气质平庸,不能有所成就,没有什么出息。有时也指不学好,自甘堕落。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今不古 指事物不正常,古代现代都不曾有过。原讥讽人学无所得却故作诡异。后常比喻折衷。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