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赏析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是哪个诗?

作者:陆游 朝代:清朝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译文及注释

死去元知万事空:我快死了才知道人死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但悲不见九州同:只是为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王师北定中原日:当宋朝的军队收复祖国领土的那一天,家祭无忘告乃翁:...查看全部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赏析

这首诗应该是陆游的绝笔。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查看全部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创作背景

这首诗应该是陆游对儿子的临终遗嘱,也可能是陆游的绝笔诗。诗中表达了一个即将去世的老人至死都不忘因为外族的入侵而山河破碎的祖国的情操,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祖国光复的那一天,告诉他胜利...查看全部

推荐古诗: 百花亭晚望夜归夜雪(已讶衾枕冷)洛阳女儿行荒村(村落甚荒凉)怀渑池寄子瞻兄(相携话别郑原上)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小桃红(画堂春暖绣帏重)入京诗(手帕蘑姑与线香)对月寓怀(时逢三五便团圆)与菽园论诗兼寄任公孺博曼宣(一代才人孰绣丝)

推荐诗句: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回廊四合掩寂寞,碧鹦鹉对红蔷薇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热门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安国宁家  指治理国家。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将八公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是士兵。形容极度惊恐,疑神疑鬼。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屏声息气  抑制着呼吸使不出声音。形容恭敬畏惧的神态。
  • 不分轩轾  不分高下、轻重。比喻对待二者的态度或看法差不多。
  • 不愧屋漏  愧:惭愧;屋漏:古代室内西北角安放小帐的地方。原意是虽在宗庙里,但无愧畏之心。后比喻即使在暗中也不做坏事,不起坏念头。
  • 不可移易  不能动摇、改变。
  • 不落窠臼  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