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赏析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是哪个诗?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朝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1] 半江瑟瑟半江红。[2] 可怜九月初三夜,[3] 露似真珠月似弓。[4]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译文及注释

  一道残阳倒影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真的珠子,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巧的弓。...查看全部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句解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诗人抓住了傍晚夕阳斜射下的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不同的颜色,表现出江面微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绚烂景象。这句诗的意思是: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夕阳,柔和地...查看全部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赏析一

《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两者分开...查看全部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赏析二

《暮江吟》并非始终写“暮色江景”。如果只从《暮江吟》的标题看,此诗似乎应始终歌吟“日落前后”的暮色江景,但诗中“可怜九月初三夜”的“夜”字,以及“露似真珠月似弓”,则明显地是在写“...查看全部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赏析三

《暮江吟》主要是写“暮色江景”。《暮江吟》全诗共四句。前两句写夕阳斜照在江面上的景色,这是最真实可信的暮色江景。后两句写诗人流连忘返,直到新月初升的场景。诗中“九月初三”与“月似弓...查看全部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赏析四

《暮江吟》写了三个不同的“时间”。通过以上分析,《暮江吟》前两句写的时间是日落前(一小段时间)或日落时;后两句主要写日落后(一小段时间),即黄昏;由后两句还引伸出夜里一段时间。这完...查看全部

推荐古诗: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赠渔父塞上听吹笛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少年行终南别业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长夜难明赤县天)七律二首(绿水青山枉自多)

推荐诗句: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乌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热门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昂头阔步  昂:仰,高抬。抬起头迈开大步向前。形容精神备发或态度傲慢。参见“昂首阔步”。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拔山扛鼎  扛:双手举起。拔起大山,举起重鼎。形容力气很大。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关紧要  紧要:急切的,重要的。不重要,不会影响大局。
  • 不假思索  假:假借,依靠。形容做事答话敏捷、熟练,用不着考虑。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不堪入目  指形象丑恶,使人看不下去。
  • 不可揆度  揆:音‘葵’度:音‘夺’揆度:估量,揣测。指无法推测。
  • 繁文末节  文:规定、仪式;节:礼节。过分繁琐的仪式和礼节。比喻琐碎多余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