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虞世南 朝代:南北朝
诗人笔下的蝉是人格化了的蝉。三、四句借蝉抒情: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首句“垂緌饮清露”,“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查看全部
这是初唐名臣虞世南的一首咏物诗,咏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浓郁的象征性。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关键要把握住...查看全部
蝉垂下像帽带一样的触角喝的是清冽的露水,悦耳的叫声自梧桐林向外远播。因为它站得高,声音自然传得远,并不是借了秋风。 注释①垂緌(ruí):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部分,也指...查看全部
推荐古诗: 咏史、更漏子(柳丝长)、登望楚山最高顶、早寒有怀、点绛唇(蹴罢秋千)、卜算子(缺月挂疏桐)、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寒声)、阻郁达夫移家杭州(钱王登假仍如在)、题张苍水集(北望中原涕泪多)、减字木兰花(春牛春杖) 推荐诗句: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日月之行,若出其中、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