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飞来山 一作:飞来峰)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只缘 一作:自缘)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赏析
这首诗的第一句,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诗的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查看全部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写作背景
《登飞来峰》为王安石30岁时所作。皇佑二年(1050)夏,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绍兴,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抒...查看全部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简析
山是高耸的,塔是高耸的,山顶上的塔更是高高耸立的。飞来峰和它上面的宝塔总共多高?不知道。诗人只告诉我们,单是塔身就是八千多尺——这当然是夸张的说法。诗人还讲了一个传说:站在塔上,鸡...查看全部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译文及注释
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注释(1)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中华书局195...查看全部
推荐古诗:
送范山人归太山、
池上即事、
邯郸冬至夜思家、
览卢子蒙侍御旧诗,多与微之唱和。感今伤昔,因赠子蒙,题于卷后、
曲江二首、
短歌行赠王郎司直、
李花赠张十一署、
题诗后、
行次西郊作一百韵、
列女操
推荐诗句: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如昼烛、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热门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弊车羸马 破车瘦马。比喻处境贫穷。
- 不揣冒昧 用于没有慎重考虑就轻率行事的客气话。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今不古 指事物不正常,古代现代都不曾有过。原讥讽人学无所得却故作诡异。后常比喻折衷。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
- 非分之想 非分:不属自己分内的。妄想得到本分以外的好处。
- 布鼓雷门 布鼓:布蒙的鼓;雷门:古代浙江会稽的城门名。在雷门前击布鼓。比喻在能手面前卖弄本领。
- 繁文末节 文:规定、仪式;节:礼节。过分繁琐的仪式和礼节。比喻琐碎多余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