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
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1]
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
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2]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
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
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
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3]
念奴娇(凭高眺远)读解
本篇一开始,孟子就把道路、准则、行为规范提出来,并用“即使有离娄那样敏锐的视力……”的例子来说明人生,国家的治理,都必须要有一定的道路、准则和社会行为规范,为什么要强调“道路”问题...查看全部
念奴娇(凭高眺远)解析
还是要求当政者实施仁政的鼓吹与呐喊。具体落实到两个方面:一是“法先王”;二是选贤才。“法先王”是因为“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查看全部
念奴娇(凭高眺远)译文及注释
孟子说:“即使有离娄那样敏锐的视力,有公输班那样精巧的手艺,如果不使用圆规和曲尺,也画不出方形和圆形。即使有师旷那样的听力,如果不根据六律,也不能校正五音。即使有尧舜所遵循...查看全部
推荐古诗:
自遣、宿紫阁山北村、不见、浪淘沙(帘外雨潺潺)、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江上渔者、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声声慢(寻寻觅觅)、驻马听(明月中天)、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推荐诗句:
谁料同心结不成,翻就相思结、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柳如眉,云似发,鲛绡雾縠笼香雪、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日月之行,若出其中、不茶不饭,不言不语,一味供他憔悴、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推荐游戏:
【仙人垂两足】的下一句是什么、【思君若汶水】的下一句是什么、【君王掩面救不得】的下一句是什么、【东垣君谏诤】的下一句是什么、【[13]
在喜登乌府】的下一句是什么、 【窄狭容单车】的上一句是什么、【特以色见珍】的上一句是什么、【可劝薄夫敦】的上一句是什么、【忽听黄莺敛翠娥】的上一句是什么、【日望辎軿迎】的上一句是什么、
热门作文成语素材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拔来报往 报:通“赴”,迅速。很快地来,很快地去。形容频繁地奔来奔去。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必里迟离 阴历九月九日。
- 波谲云诡 谲:诡:怪异,变化。好象云彩和水波那样,形态不可捉摸。原形容房屋构造就象云彩、波浪一样千姿百态。后多形容事物变幻莫测。
- 不伏烧埋 伏:屈服;烧埋:烧埋银钱,旧时官府向杀人犯追缴赔给死者家属的埋葬费。比喻不伏罪或不听劝解。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矜不伐 矜、伐:自夸自大。不自经为了不起,不为自己吹嘘。形容谦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