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陶渊明 朝代:魏晋
【有会而作并序】
旧谷既没,新谷未登。
颇为老农,而值年灾,日月尚悠,为患未已。
登岁之功,既不可希;朝夕所资,烟火裁通。
旬日以来,始念饥乏。岁云暮矣,慨然永怀。
今我不述,后生何闻哉! 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长饥。
菽麦实所羡,孰敢慕甘肥! 惄如亚九饭,当暑厌寒衣。
岁月将欲暮,如何辛苦悲。 常善粥者心,深念蒙袂非; 嗟来何足吝,徒没空自遗。
斯滥岂攸志,固穷风所归。 馁也已矣夫,在昔多余师。
粥者:施粥以赈济饥民的人。这里指齐人黔敖。据《礼记·檀弓》记载,齐国遭遇饥荒,黔敖在路上准备饭食以赈济饥民。有一个饥民蒙袂而来。黔敖说:“嗟来食!”饥民扬目而视之说:“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终于不食而去,最后饿死。蒙袂:以袖遮面,是羞于见人的表示。嗟来:吆喝声,是一种不敬的招呼。吝:恨。徒没:白白死掉。自遗:自失。这四句是说:自己时常称许施粥者的慈善心肠。而深感蒙袂饥民行为之不当,吃嗟来之食何足为恨,结果自己白白饿死。这是作者愤激之言,实质上他是不食“嗟来之食”的。...查看全部
陈谷已经吃完,新谷尚未收获,我这长期务农的老汉,又遇上了灾荒之年,来日方长,饥患未了。一年的收成,既然已无指望,日常生活所需,仅能勉强维持不至断炊。近十多天来,开始感到饥饿困乏。一年将尽,深有感慨,写下此诗以抒发怀抱。现在我如果不把心里话说出来,后代子孙又怎么能知道呢?...查看全部
此诗题为《有会而作》,“会”即会意之会,指有所感悟和领会。诗通篇直抒胸臆,写其所感和所思,而把具体的事由放在序中作为背景交代。究其缘起,乃是值岁暮之际,新谷未收,又适逢灾年,粮食匮乏到了难以充饥的地步。这种困厄艰苦的境遇似毫无诗意可言,而诗人却从中激扬起对生命的执着之情。诗的首二句,概括了自己贫寒的一生。...查看全部
推荐古诗: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登乐游原、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六年春遣怀八首(检得旧书三四纸)、江上渔者、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正气歌并序(天地有正气)
推荐诗句: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柳如眉,云似发,鲛绡雾縠笼香雪、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日月之行,若出其中、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推荐游戏: 【迁人发佳兴】的下一句是什么、【疏散郡丞同野客】的下一句是什么、【受命已旬月】的下一句是什么、【柳无气力枝先动】的下一句是什么、【踏冰水畔立】的下一句是什么、 【万里河山锦绣诗】的上一句是什么、【虏箭如沙射金甲】的上一句是什么、【欲行不行各尽觞】的上一句是什么、【著鞭跨马涉远道】的上一句是什么、【[1]无花只有寒】的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