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赏析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赏析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作者:杜甫 朝代:唐朝

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 走觅南邻爱酒伴,经旬出饮独空床。[1] 稠花乱蕊畏江滨,行步欹危实怕春。 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 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 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 东望少城花满烟,百花高楼更可怜。 谁能载酒开金盏,唤取佳人无绣筵。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黄四娘家花满蹊,[2]千朵万朵压枝低。[3] 留连戏蝶时时舞,[4]自在娇莺恰恰啼。[5] 不是看花即索死,只恐花尽老相催。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叶商量细细开。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创作背景

公元760年(唐肃宗上元元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公元761年(上元二年)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锦江江畔...查看全部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鉴赏

这组诗作于杜甫定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即公元761年(上元二年)春。春暖花开的时节,杜甫本想寻伴同游赏花,未能寻到,只好独自沿江畔散步,每经历一处,写一处;写一处,又换一意;一连成诗...查看全部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创作背景

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时期,成都尹严武入朝,当时由于“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乱得以平定,严武还镇成都。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当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查看全部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赏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黄鹂在鸣,这就有声音了。“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就有一个行为、一个行动。一横一纵,“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查看全部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译文及注释

两只黄鹂在柳枝上鸣叫,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 门口停泊着从东吴万里迢迢开来的船只。 注释西岭:西岭雪山。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泊:...查看全部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译文

阳货想见孔子,孔子不见,他便赠送给孔子一只熟小猪,想要孔子去拜见他。孔子打听到阳货不在家时,往阳货家拜谢,却在半路上遇见了。阳货对孔子说:“来,我有话要跟你说。”(孔子走过去。)阳...查看全部

推荐古诗: 游太平公主山庄过故人庄登鹳雀楼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南歌子(天上星河转)声声慢(寻寻觅觅)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八声甘州(有情风万里卷潮来)希望(我从山中来)木兰花令(霜余已失长淮阔)

推荐诗句: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八阵图名成卧龙,六韬书功在飞熊江燕话归成晓别,水花红减似春休西风梧井叶先愁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

推荐游戏: 【 赧郎明月夜】的下一句是什么【襄阳小儿齐拍手】的下一句是什么【手持锦袍覆我身】的下一句是什么【[11] 闻道汉家天子使】的下一句是什么【幄幕侵堤布】的下一句是什么【含笑出帘栊】的上一句是什么【银河倒挂三石梁】的上一句是什么【起舞落日争光辉】的上一句是什么【寄君千里遥相忆】的上一句是什么【手持尺牒牓乡村】的上一句是什么

热门作文成语素材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年大计  大计:长远的重要的计划。指关系到长远利益的计划或措施。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病急乱投医  病势沉重,到处乱请医生。比喻事情到了紧急的时候,到处求人或乱想办法。
  • 拨云撩雨  比喻男女间的挑逗。
  • 波澜老成  波澜:波涛,形容文章多起伏;老成:指文章很老练。形容文章气势雄壮,语句老练。
  • 博闻强识  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负众望  负:辜负;众:众人;望:期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不立文字  佛家语,指禅家悟道,不涉文字不依经卷,唯以师徒心心相印,理解契合,传法授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