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牡丹燕菜

牡丹燕菜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特产,我的家乡洛阳就有许多着名的风味小吃,如洛阳水席、烫面角、小街锅贴、浆面条、洛阳馄饨、铁谢羊肉汤等等等等,其中最特别的的莫过于洛阳水席中的“牡丹燕菜”了。

洛阳水席与洛阳牡丹、洛阳龙门石窟并称为洛阳三绝。

洛阳水席中二十四道菜的第一道菜便是“牡丹燕菜”。洛阳水席每道菜的味道都是酸辣无比、香浓可口,牡丹燕菜能荣升为第一道菜,可见其色香味都是绝对诱人的。

但是牡丹燕菜可不好做。

白萝卜选用中段,去皮洗净,切细丝;金华火腿、水发海参、水发鱿鱼、冬笋、香菇(水发)、青笋分别切细丝。再用白萝卜丝用清水浸泡10分钟,控干水分,用绿豆淀粉拌匀,上笼屉大火蒸熟。

不过,牡丹燕菜里也有一些小骗局,比如说在汤里还有不少肉丝,令人一看就感觉肯定十分好吃。不过要是一吃你就会立马发现,哪里是什么肉丝,明明就是萝卜丝,却稍微“乔装打扮”了一下,可把我蒙骗了一次呢。可是这萝卜肉丝吃起来也别有一番风味,令人赞赏不已。蒸好的萝卜丝冷却后放清水里抖散,晾干水分,继续上笼屉蒸5分钟。蒸好的萝卜丝冷却后放清水里抖散,晾干水分,继续上笼屉蒸5分钟。高级清汤、盐、胡椒粉、白醋、香油调成微带酸辣口味的汤,倒入海碗内。用面团制作的牡丹花点缀。

“牡丹燕菜”的独特之处是其特点是造型美观、汤鲜味美、酸辣香郁、爽滑适口、文化内涵丰富。“牡丹燕菜”始于洛阳,曾名为“洛阳燕菜”。关于它的由来,有一段很长的历史。洛阳地处中原腹地,居天下之中,是着名的千年帝都。十三朝古都,其悠久的历史,从夏周至今历经五千年,洛阳山水相间,风景秀丽。洛阳牡丹甲天下,每年的四五月份,“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牡丹花雍容华贵,是当之无愧的花中之王,而在华夏饮食界,洛阳水席则是一朵奇葩,它与龙门石窟、洛阳牡丹,并称为“洛阳三绝”。洛阳水席始于唐代,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是我国迄今为止,保留下来的最古老、最完整、历史最久远的一套名宴,由于它隆重典雅、风格独特、选料广泛讲究、烹制认真精细、味道鲜美多样、口感舒适爽利,深得古今中外宾客的赞誉。

洛阳牡丹燕菜为洛阳历史名菜。传说唐代武则天时,洛阳东关下园墓地出产一种特大萝卜,重达几十斤,农民视为祥瑞,的莫过于洛阳水席进贡宫廷,御厨将萝卜切成细丝。经多道加工,并配以山珍海味,制成汤羹,清爽可口。武则天食后赞不绝口,因感激当年在感业寺食萝卜救命之恩,即赐名“义菜”。因其形似燕窝,后改名“燕菜”,流传至今。

一九七三年,周恩来总理陪同加拿大总理特鲁多来洛考察,以洛阳水席宴请来宾,当周总理看到燕菜中有厨师精心雕刻的牡丹花时,高兴地说“洛阳牡丹甲天下,莲菜中也开出牡丹花来”。

之后,洛阳燕菜就被称为“洛阳牡丹燕菜”。

相关作文: 拼图粉笔第一次滑雪我参加了书法比赛我的第一张奖状我有一个漂亮的文具盒爱护小树这天怎么了我学踢毽子身边的好人好事

标签:牡丹燕菜

热门作文成语素材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白首北面  北面:古以南面为尊,北面为卑,此指学生敬师之礼。谓年老犹拜师受业。
  • 班师回朝  班:调回。调动出征的军队返回首都,指出征的军队胜利返回朝廷。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比肩齐声  比喻地位、声望相等或相近。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分畛域  畛域:范围,界限。不分界限、范围。也比喻不分彼此。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关紧要  紧要:急切的,重要的。不重要,不会影响大局。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不堪回首  堪:可以忍受;回首:回顾,回忆。指对过去的事情想起来就会感到痛苦,因而不忍去回忆。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
  • 非分之想  非分:不属自己分内的。妄想得到本分以外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