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的次子范纯仁是北宋名臣,人称“布衣宰相”。在襄城任知州时,他发现百姓的生活穷困,于是想找出办法改变现状。经过考察,他发现襄城适宜种桑养蚕,织成丝绸后价格不菲,便发布政令,号召百姓种桑树。
可政令发出了很久,范纯仁也没看到百姓种桑树。原来,当地百姓世代以种田为业,习惯了老守田园,不想求变。尽管政府再三鼓励,仍没人愿意去种桑树。范纯仁不愿靠强制措施逼迫百姓,便想出了一个办法——用种桑树代替处罚。他命人贴出公告,写上:罪行较轻的罪犯可以用在家中种桑树代替坐牢,所种桑树的多少根据罪过轻重而定,并按所种桑树的生长情况,予以减罪或免罪。
公告贴出后,许多罪犯为了减罪纷纷在家种桑树,继而用桑叶养蚕、用蚕丝织布……几年后,养蚕、织布的风气在襄城流行起来,许多百姓因此脱贫致富。因为范纯仁是以著作侍郎的身份来此任知州,百姓便把桑林称为“著作桑林”。
怎样把政令推行下去是一门学问。许多时候,以强制的方式推行政令,结果往往适得其反;而变通一下方式,巧行政令,则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关作文:
一束鲜花、
我最好的朋友、
完善帮妈妈按摩、
找春天、
端午节的习俗、
怎样保护眼睛、
五马街、
快乐过元旦、
这件事我做得对、
消防演习
标签:名人哲理故事桑树抵罪
热门作文成语素材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年之好 永久的好合。指男女结为夫妇。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必恭必敬 恭、敬:端庄而有礼貌。形容态度十分恭敬。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捕风捉影 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 不避斧钺 斧钺:古代的兵器。不躲避斧钺之类的兵器。形容将士英勇无畏,或烈士忠义不屈。
- 不愤不启 愤:心里想弄明白而还不明白。启:启发。指不到学生们想弄明白而还没有弄明白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
- 不负众望 负:辜负;众:众人;望:期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