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海天佛国_旅行日记1000字

位置:查成语 > 作文大全> 高二作文的作文大全 > 海天佛国_旅行日记1000字

海天佛国_旅行日记1000字

中国的佛教文明,源远流长。其实中国最早是崇尚道教的,后来印度的佛教传到中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中国有许多善男信女崇尚佛教,于是,佛教就渐渐取代了道教。中国有四大佛教名山,它们分别是五台山、普陀山、九华山和峨眉山。8月13日,我们就前往海天佛国普陀山游玩。

普陀山在坐落在舟山群岛之间的一座岛上,岛上有许多寺院,我们参观了普济寺、法雨禅寺和不肯去观音院。这座岛上的佛教文明十分发达,沿路都听到诵经、唱佛歌的声音,连寺庙里的和尚都是专门的佛学院毕业的大学生。

再往里走,便看见一座寺庙,这就是不肯去观音院。一般人看到这个寺院的名字一定会很费解,为什么寺院会取这样一个名字呢?关于这个名字,还有一个传说呢! 相传在很久以前,中国佛教文明就开始兴盛。当时日本的一个僧人来普陀山修行,学习佛教文化。过了一段时间,日本僧人要走了,也想把佛教文明传入日本,就求当时的方丈把一座观音的佛像让他带回日本。方丈起初不肯,日本僧人就日夜跪在佛像面前。方丈终于被日本僧人的诚心所打动,答应送给日本一座观音的佛像。日本僧人带着佛像来到海边,海面风平浪静。正当他要渡船的时候,突然狂风大作,波涛汹涌,根本无法行船。而且,水面出现了许多铁的牛和莲花挡住了他的去路。僧人认为是菩萨作法,便对菩萨拜了拜,铁牛都被莲花吞了,但莲花仍然挡着路。僧人明白是观音菩萨不肯东渡到日本,就尊重了菩萨的意愿,把它放在一个山洞里,自己回日本去了。那个洞是当时一个村民的仓库,村民发现后,就专门盖了一座草堂供奉观音。后来,草堂改建成了寺庙,并且香客渐多,就成了现在的不肯去观音院。

寺院门口,站立着两只威风凛凛的石狮子,怒目而视,似乎在守候着观音院。观音院里,有一块价值连城的石碑,在文革时期被破坏,后来找到碎片后又重新修复好了。据说当时有个僧人来祭拜观音,由于没有带香,看见自己的手指头就像一根根香,于是就把手指头裹上纱布,浸了香油,用烛火点燃。十指连心,僧人痛得在地上打滚,被观音看到,就救了僧人。后来,就立了这块石碑。石碑上刻着“禁止僧人舍身燃指”。由此可见,当时的僧人是多么得虔诚。

继续向里走,是一个巨大的广场。广场的中央伫立着一尊巨大的观音菩萨塑像。塑像高33米,头是用纯金打造的,菩萨手上托着一个轮盘,保佑渔民出海顺利。据说开光的那一天,天上竟出现五彩祥云。在场的许多善男信女和僧人尼姑都亲眼目睹,还有当时录下的录像。

论这些传说是真是假,都为海天佛国染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佛教的气息也更加浓郁了。普陀山不愧是我国的佛教名山。如果下次有机会,我还会到普陀山去游玩。

相关作文: 幸福的三种颜色爱劳动的好孩子爸爸教我骑自行车外婆的爱我的小手工好玩的一天养金鱼校园之情秋你很美这件事我做得对

标签:海天佛国旅行日记

热门作文成语素材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安营扎寨  安、扎:建立,安置;寨:防守用的栅栏。指部队驻扎下来。也比喻建立临时的劳动或工作基地。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昂霄耸壑  昂:高;壑:峪。高出霄汉,耸立山壑。形容才能杰出,建树宏大功业。也形容志气高昂,胸怀广阔。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碧血丹心  满腔正义的热血,一颗赤诚的红心。形容十分忠诚坚定。
  •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指出兵之前,先准备好粮食和草料。比喻在做某件事情之前,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 不啻天渊  不啻:无异于。渊:深潭。无异于从云天之上到深潭之底。比喻差别极大。
  • 不疾不徐  疾:急速。徐:缓慢。不急不慢。指处事能掌握适度的节律,不太快或不太慢。
  • 不知有汉,何论魏晋  不知道有汉朝,三国魏及晋朝就更不知道了。形容因长期脱离现实,对社会状况特别是新鲜事物一无所知。也形容知识贫乏,学问浅薄。
  • 泛萍浮梗  浮动在水面的萍草和树根。比喻踪迹漂泊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