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云游的和尚晚上到了半山腰,见一小屋内放光,暗喜有缘遇到有功夫之人,于是推门而入,见一老叟盘坐于炕上,打过招呼便问:“施主练的是什么功?”老叟答日:“菩萨咒。”和尚更为高兴,自思自己出家40年,尚末听过有菩萨咒,忙向老叟请教。老叟说:“我练此咒60余年,尚未传授过一人。就是6个字:唵、嘛、呢、叭、咪、牛。老叟把‘哞’错念成‘牛’。和尚一听笑了,告以此咒非菩萨咒,乃六字大明神咒,并指出最后一个字不念‘牛’,应念‘哞’(hong)。和尚走后,老叟按更正的去念,总是绕口念不好。
三个月后,和尚又来到这个小屋,心想老叟把‘牛’改成念‘哞’后,功夫当更高了,不料屋内一点光也没有,进门一看,老叟正念大明神咒,最后‘哞’总念不好。和尚满腹疑团,为何老叟念‘牛’有光,念‘哞’反而无光。回庙后求教方丈,方丈说:“你出家40年,为何不懂此理?念咒是把心定位,心定后身体的三味真火出来,便有光了。老叟按他的念法念了60年,念得一心不乱,三味真火出来了。你让他一改,心乱了,三味真火便出不来了。”
相关作文:
我们的小区、
做一件好事、
可爱的蚕宝宝、
给爸爸一封信、
我的坏爸爸、
我学会了叠衣服、
西塘之行、
第一次放鞭炮、
一杯热开水、
我学会了西红柿炒鸡蛋
标签:哲理故事启示和尚正误
热门作文成语素材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安如太山 形容极其平安稳固。泰,也写作“太”。同“安如泰山”。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八面莹澈 比喻精明练达,洞察一切。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病入膏肓 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与膈膜之间叫“肓”。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 伯乐相马 伯乐:相传为秦穆公时的人,姓孙名阳,善相马。指个人或集体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
- 不今不古 指事物不正常,古代现代都不曾有过。原讥讽人学无所得却故作诡异。后常比喻折衷。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不栉进士 栉:梳头。不绾髻插簪的进士。旧指有文采的女人。
- 布衣韦带 原是古代贫民的服装,后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 非分之想 非分:不属自己分内的。妄想得到本分以外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