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中华的脊梁

中华的脊梁

鲁迅曾言:“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观看着影片《大渡河》,让我想起了鲁迅先生那铿锵有力的文字。长征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幅悲壮的画卷,也正是中华的脊梁用铮铮傲骨谱写的伟大诗篇。

看着影片《大渡河》,我深深钦佩红军战士的勇气和乐观。当他们面对内部条件困窘和外部几十万大军的围剿时,却依然还能谈笑风生,高声歌唱。我深深敬仰红军领袖身上流淌着的精神。那个毛主席让马的短暂片段令我为之震惊。一代领袖竟然宁愿自己劳累赶路而让伤员上马,这种精神是何等的高贵呀!有了这样的领袖,何愁革命不胜。

我更深深佩服红军身上那种大无畏的精神。敌人的围剿算什么?湍急的金沙江,奔腾咆哮的大渡河算什么?只剩下几根铁索,令人毛骨悚然的泸定桥又能算什么?

曾经太平天国骁将――翼王石达开,率4万之众,披发衔刀在此作最后一搏,人、筏俱焚,血流成河。石达开妻儿7人投河自尽,余部将士惨遭杀绝,一代名王凌迟分尸,4万将士全军覆没,惨不忍睹……

斗转星移,历史仿佛又在这里打了一个猛烈的“旋”,就在这儿,长征的红军勇士,在我方迫击炮和轻重机枪的火力支援下,冒着枪林弹雨,艰苦卓绝,强渡大渡河。

敌人把桥上的木板拆掉了,只剩下的是十几条光溜溜的铁索,敌人据守河东桥头,水流湍急的大渡河正咆哮着,铁索桥与水面相差很高,看得都让人心慌。如雨点般的子弹射向了红军,但是红军并不惧怕,而是手持冲锋枪,背插大刀,横卧铁索,艰难地向前爬。后面的战士紧接着铺板……一个个红军勇士从铁索滑落,被卷入滚滚洪流。又有一个个红军勇士在枪林弹雨中倒下,为胜利铺路。

终于,大渡河被征服了,铁索桥成了红军英勇的见证。大渡河安顺场渡口从此被历史定格:“翼王悲剧地,红军胜利场”!而红军统帅毛泽东的诗篇经典绝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将红军精神的卓绝、坚韧、内蕴活灵活现熔铸成“金”。

但是,面对荧屏,我心中同样也是冰冷冰冷的。看着一个又一个的红军战士倒在炮火声中,我真的很难想象疯狂射杀他们的竟同样是中国人!“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几百年前的悲吟在继续。为何国民党政府竟会有“攘外必先安内”的策略?难道在哪个纷乱的年代,只剩下权利与欲望?他们置人民的安危于何处,置民族的耻辱于何处?

影片在毛主席带领红军战士为牺牲的勇士鞠躬中结束了。如同那个肃穆悲壮的结局,我的内心也久久不能平静。为那牺牲的勇士,为那谱写辉煌诗篇的英雄,为那伟大悲壮的长征。它印证了伟大的红军,印证了他们便是那埋头苦干的人,那拼命硬干的人,那为民请命的人,那舍身求法的人。印证了他们就是中国的脊梁!

【】

相关作文: 春姑娘春夏秋冬我喜欢的哆啦A梦我的严肃老妈我参加了书法比赛我收到了礼物难忘的采风白色的礼物春的使者放大镜里的发现

标签:中华脊梁

热门作文成语素材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昂头挺胸  抬起头,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气旺。参见“昂首挺胸”。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背城借一  背:背向;借:凭借;一:一战。在自己城下和敌人决一死战。多指决定存亡的最后一战。
  • 本同末异  本:本原。末:末流。比喻事物同一本原,而派生出来的末流则有所不同。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奔走相告  指有重大的消息时,人们奔跑着相互转告。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寒而栗  栗:畏惧,发抖。不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
  • 不欺暗室  欺:欺骗自己;暗室:人家看不见的地方。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不做见不得人的事。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
  • 非分之想  非分:不属自己分内的。妄想得到本分以外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