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婆婆说明天要做豆腐。于是,婆婆把豆浸泡在了水中。
第二天,我本打算把做豆腐的整个过程都记下来的,可是因为我睡得太迟,到婆婆家的时候只看见一桶桶的泡沫。我问婆婆:“这是什么?”婆婆说:“这个是豆磨成的豆浆。”“真可惜,豆浆怎么做的不知道了!”我自言自语道。
婆婆把豆浆倒入锅中,开始烧豆浆了!不一会儿香味就飘满了整个屋子。又过了几分钟锅里的豆浆开始冒泡泡了。婆婆说好了,好了,于是把豆浆盛起让我们喝。我哪有工夫喝呀,目不转睛地盯着婆婆,怕漏了什么。没想到婆婆又把豆浆都舀到桶中。她左手拿一只碗,上面还搁着一只筷子,碗里盛着像清水一样的东西。我问:“婆婆这是什么?”婆婆说:“这是咸水。”咸水顺着筷子滴入烧开的豆浆中,婆婆右手拿着勺子不停地搅拌,直到豆浆水变清才停手,关照我和妹妹不要去碰它。我这才有心思去喝豆浆,哇!真好喝!浓浓的,香香的。
等我们再去看时,桶里已经结起了一大块一大块的豆腐。婆婆把桶里的豆腐到入铺着纱布的豆腐筐里,把水漏干。大约过了两、三小时后豆腐做成了。
今天,我知道了怎么做豆腐,长了知识,很开心!
相关作文:
我的同桌、
雨、
飘飘洒洒的雪、
乐于助人、
玩沙子、
买书包、
广场的一角、
愉快的语文课、
一场令我难忘的足球赛、
我快乐我幸福
标签:豆腐记事日记
热门作文成语素材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百舌之声 比喻唠叨、多嘴。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擘肌分理 擘:分开;理:肌肤的纹理。比喻分析事理十分细致。
- 不得而知 没有办法知道。
- 不得人心 心:心愿,愿望。得不到群众的支持拥护;得不到众人的好评。
- 不得善终 善终:正常死亡。指人不得好死。常指恶人应有的坏下场。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