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家乡

家乡

太阳又下山了,一切又寂静了。小草趴在地上睡着了,小河躺在桥下也在打着甜美的呼噜。唯有那家乡的明月,在星空中守望着大地的梦……

坐在庭中,一缕清爽的月光象那熟悉的朋友,扑在身上,扑在大地上。那轮玉盘,看似孤单,又有些愉悦。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自然浮现在脑海中,美不胜收。心中的那份闲不免适展开来,想体会一下“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快感――虽然家乡赐给我们的是那杯浓浓的绿茶。

只可惜,我的家乡没有如此的奇妙的青山碧水,却也不失独特韵味:“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的奇幻,没有“八月湖水平”的气派,没有“无言独上西楼”的抑郁。家乡的明月,有的是“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的怡然自乐,有的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心旷神怡。

也看过别处的月――上海的月亮,被霓虹灯照的暗淡无神;新疆的月亮,被高山惹的寒风四起;内蒙,内蒙的月亮,则有些空旷孤寂,其境过清。而家乡的明月,虽物大城市的奔放,却有小城市的腼腆;虽无草原高山的威严,却有小桥流水的温馨。那在别处被污染,夸张了的月亮,在家乡变得那么朴实――小草朴实,流水朴实,家乡的人更朴实。每逢望月,一论皓月当空,银光万里,上下皆空,香远益清,却毫无令人惆怅之感。家乡的明月,既有青春的笑意,也有成熟的深沉;既有孩童的稚气,也有壮年的稳重――那轮月亮,这片家乡,还有我……

我更爱家乡的朋友。曾几何时,我的身旁只有青草树木;又曾几何时,多了一些知心朋友与我月下论经典,谈谈“盖竹柏影也”的清光,议议“把酒问青天”的豪迈,不亦乐乎。而如今,时光在变,家乡在变,人也在变。我们忙了,也没有了昔日的闲暇。那份情趣,永远成了我们之间永恒的回忆……

“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不知将来,我还能再次坐在家乡中?与我同行的人,又是谁?

我在遥望,在那家乡的月亮之上……

相关作文: 五彩缤纷的大海给风娃娃的一封信难忘的一天外国人,你好。我真后怕和坏习惯说再见祖国山水多美丽小小香蕉学问大一次失败的实验我们一起堆雪人

标签:家乡

热门作文成语素材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阿姑阿翁  阿:名词的前缀。姑:丈夫的母亲。翁:丈夫的父亲。指公公婆婆。
  • 安营下寨  安、下:建立,安置;寨:防守用的栅栏。指部队驻扎下来。也比喻建立临时的劳动或工作基地。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百读不厌  厌:厌烦,厌倦。读一百遍也不会感到厌烦。形容诗文或书籍写得非常好,不论读多少遍也不感到厌倦。
  • 百闻不如一见  闻:听见。听得再多,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毕恭毕敬  形容态度十分恭敬。
  • 捕风捉影  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 不可开交  开:打开,解开;交:相错,纠缠。形容没法解开或摆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