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我在桌子上找笔,不经意间看到了在桌子上的大葫芦。葫芦的外壳发霉了,可能是屋里太热的缘故。我叫来了妈妈,建议妈妈将它扔掉。妈妈把葫芦打量了一番后,给我出了个主意:在葫芦上作画。我听了以后,非常兴奋。我找出水粉,合着画笔,选中了蓝色的颜料,开始在小碗里调颜料。妈妈在桌子上垫了两张废纸,用画笔蘸了点颜料,开始在葫芦上涂起来。我看着眼馋,也想动手涂。妈妈看出我的心思,就让我涂颜料,我高兴极了。拿起画笔,也像妈妈那样涂色。涂到葫芦上的颜料顺着葫芦往下流,像是伤心的人在流泪,我又把这一道“瑕疵”涂抹均匀。不一会儿,我就把葫芦涂好了。远远望去,它像一个蓝色的宝瓶,我把葫芦放在地板上的一个角落里。
晚上,葫芦就干透了,我开始在上面画人脸,我画了两道弯弯的眉毛,画了两只睡眼,一只俏皮的鼻子和一张微笑的嘴。正当我得意地欣赏自己的杰作时,妈妈坏坏地把我画的睡眼改成了丹凤眼,给那张微笑的嘴涂上了口红。经过化妆的人脸更俊美了,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因为我使一个废弃的葫芦变成了一件艺术品。
相关作文:
小狗福特、
面对自己的错误、
小主持人培训班的收获、
难忘的漂流、
有趣的兴趣班、
热闹的操场、
我学会了西红柿炒鸡蛋、
激动人心的时刻、
同窗情、
初夏的月亮
标签:葫芦
热门作文成语素材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百折不回 折:挫折。比喻意志坚强,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动摇退缩。
-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百足:虫名,又名马陆或马蚿,有十二环节,切断后仍能蠕动。比喻势家豪族,虽已衰败,但因势力大,基础厚,还不致完全破产。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败军之将 打了败仗的将领。现多用于讽刺失败的人。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吃烟火食 烟火食:熟食。道教以为仙人可以不吃熟食。旧时用来称赞诗文立意高超,言词清丽,不同一般。
- 不疾不徐 疾:急速。徐:缓慢。不急不慢。指处事能掌握适度的节律,不太快或不太慢。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不劣方头 劣:不好;方头:俗指不通时宜为方头。不以不通时宜为不好。形容人性格倔强、顽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