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动是人的一种情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描写激动的成语,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既惊又喜,高兴得都要发疯了。形容喜出望外,过于兴奋的情壮。
宋·洪迈《夷坚志·乙志卷九·胡氏子》:“胡惊喜欲狂,即与偕入室,夜分乃去。”
不能痛快的说出来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4回:“袭人哽咽难言。宝玉生恐袭人真告诉出来。”
形容十分激动
孔厥《新儿女英雄续传》:“红脸赤颈的宋旺也嚷嚷:他不是汉奸的家属,一直在仗势欺人吗!”
他们为此事争得红脸赤颈
盈:充满;眶:眼眶。因感情激动而使眼泪充满了眼眶,形容感动至极或非常悲伤。
姚雪垠《李自成》:“崇祯继续向祖宗祷告,满怀凄怆,热泪盈眶,几乎忍不住要在祖宗前痛哭一场。”
往往讲到孤女患难,或义妇含冤的凄惨的情形,她两人便都热泪盈眶,泪珠尽往颊上涌流着。(邹韬奋《我的母亲》)
形容兴奋得意,精神焕发的样子。
丁玲《梦珂》:“她居然很能够安逸的,高贵的,走过去握那少年导演的手,又用那神采飞扬的眼光去照顾一下全室的人。”
他神采飞扬地走向主席台开始做报告。
纵横:交错。老人泪流满面,形容极度悲伤或激动。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唐·杜甫《羌村三首》
他的儿子在前线光荣牺牲,听到这个消息,他不禁老泪纵横。
用浮夸的言行使世人兴奋激动,博取虚名。
宋·陆游《除宝谟阁待制谢表》窃慕隐居求志之风,尤耻哗世取名之事。”
用手握腕,击着手掌。表示很激动、振奋的神态。
指因过分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夫人倾身配奉,忘其所以。”
朱自清《莱茵河》:“不觉忘其所以,连船带人都撞碎在岩上。”
把心比作琴,拨动了心中的琴弦。形容事物激动人心。
魏巍《东方》第二部第七章:“据说这人最不爱讲话,但那天的几句话,却是那样扣人心弦,感动得自己当时流下了眼泪。”
体育馆里,一场扣人心弦的排球比赛正在进行着。
耳朵和面部都红了。形容过于用力、情绪激动或羞愧时的脸色。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61回:“忽见禁子走来,轻轻的向倪完耳边说了几句。倪完吃了一惊,不觉耳红面赤。”
忽见禁子走来,轻轻的向倪完耳边说了几句。倪完吃了一惊,不觉耳红面赤。(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六十一回)
形容群众的情绪异常激动,平静不下来。
丁中江《北洋军阀史话》:“忽遘此变,群情鼎沸,副总统及各督军、省长,驰电督责。”
在群情鼎沸的时候,我们应尽量克制自己
眼睛发花,耳朵发热。形容饮酒微有醉意,精神兴奋的感觉
南朝 梁 简文帝《筝赋》:“耳热眼花之娱,千金万年之寿。”
犹忘形。形容得意或兴奋得失去常态。
①无所不可,都能做到。②犹言不知如何是好。形容情绪激动至极。
形容欢乐兴奋之极。
形容人情绪激动,声音脸色都很严厉的样子。
《韩诗外传》卷九:“言人之非,?目 腕,疾言喷喷,口沸目赤。”
马上,毫不犹豫。尽情
清·刘鹗《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一回:“依我看来,泰山是五岳之一,既然来到此地,索兴痛痛快快的逛一下子。”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23章:“让他哭一阵吧,痛痛快快地哭一阵!”
形容非常高兴、兴奋的样子。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回:“孙悟空在旁闻讲,喜得他抓耳挠腮,眉花眼笑。”
他听了人家的祝贺语,眉花眼笑地答谢。★叶圣陶《一个朋友》
因忌妒而异常激动,心神错乱或狂乱
沈从文《元宵》:“到妒火中烧时他是完全不为自己设想也不为女人幸福设想,只想等待那机会一到,就将成为恋爱的人。”
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第三章:“因为夏岚妒火中烧,会失去理智,大吵大闹撒泼的。”
情绪激动,精神昂扬。
清·邵长蘅《侯方域魏禧传》:“[魏禧]其为文主识议,凌厉雄健,不屑屑抚拟如世之貎似大家者,遇忠孝节烈事,则益感慨激昂,摹画淋漓。”
其始也,犹稍稍感慨激昂,思自表见;一限以资格,此士大夫所以尽奄然而无有气者也。★清·龚自珍《明良论三》
髯:颊旁的胡须。眉毛扬起,髯须舞动。神情激动兴奋的样子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辨误》:“徐禧无学术而口辩,扬眉奋髯,足以动人主意。”
酒酣饮酒尽兴而痛快。耳热指面红过耳,非常兴奋。形容酒兴很浓,喝得痛快。
激扬:振奋昂扬。精神振奋,意气昂扬。形容情绪、语调激动昂扬而充满正气。
《周书·韦孝宽传》:“孝宽慷慨激扬,略无顾意,士卒莫不激励,人有死难之心。”
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
茅盾《严霜下的梦》:“我听见女子的歇斯底里的喊叫,我仿佛看见许多狼,张开了锯样的尖嘴,在撕碎美丽的身体。”
王朔《空中小姐》:“重新提起了阿眉,我们都有些歇斯底里。”
眼中饱含泪水。形容人十分激动或悲痛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5卷:“且说那妇人见了丈夫,眼泪汪汪,入去大相国寺里烧了香出来。”
余华《活着》:“他和我一样眼泪汪汪,赤着皮肉裂开的脚走过来。”
心里像有小鹿在撞击。形容惊慌或激动时心跳剧烈。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一回王庆看到好处,不觉心头撞鹿,骨软筋麻,好便似雪狮子向火,霎时间酥了半边。”
扼腕:用手握腕;嗟:感叹。用手握腕,长声叹息。形容情绪激动发出叹息的神态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01回:“于是吏民俱困,都累得扼腕兴嗟,愁眉百结了。”
用手握腕,长声叹息。形容情绪激动的神态。
《晋书·刘琨传》:“臣所以泣血宵吟,扼腕长叹者也。”
他只好扼腕长叹了
豪情:指兴奋豪放的感情;逸致:悠闲脱俗的情趣。兴奋豪放的情感和洒脱的情趣。
清·梁章钜《楹联丛话·三话·上·戏楼旧联》:“记得丁歌甲舞,曾醉昆仑,豪情逸致,飘飘若仙。”
郭沫若《海涛集·神泉七》:“古人所渴想的诗境是具现在眼前了,是豪情逸致吗?不,一点也不!”
全国的人都激动得像发狂一样。
《礼记·杂记下》:“子贡观于蜡。孔子曰:‘赐也乐乎?’对曰:‘一国之人皆若狂,赐未知其乐也。’”
为甚一纸招贴,便举国若狂如此?(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二回)
为情感所激动,指神智不能由自己控制。
宋·无名氏《张协状元·张协贫女团圆》:“张协本意无心娶你,在穷途身自不由己。况天寒举目又无亲,乱与伊家相娶。”
那兰儿几疑身入广寒,弄得神思恍惚,心不由主。★蔡东藩《慈禧太后演义》第二回
扼:握住,抓住。握着手腕发出叹息的声音。形容十分激动地发出长叹的情态。
晋·王隐《晋书·刘锟传》:“臣所以泣血宵呤扼腕长叹者也。”
他这么快就离开了,真令人扼腕叹息。
禁:抑制。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
南朝梁·刘遵《七夕穿针》诗:“步月如有意,情来不自禁。”
她又情不自禁地放声哭了。(沙汀《一个秋天晚上》)
形容因激动、窘迫、发怒或羞渐而脸色涨红的样子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回:“那安公子羞得面红过耳,眼观鼻、鼻观心的答应了一声。”
老舍《四世同堂》:“而他的嘴又没有分寸,时时弄得长顺面红过耳。”
已:停止。指无法控制自己,使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
唐·卢照邻《寄裴舍人书》:“慨然而咏‘富贵他人合,贫贱亲戚离’,因泣下交颐,不能自已。”
王朔《我是你爸爸》:“每每肝肠寸断,潸然泪下,于伤心动情处不能自已。”
旧时形容考中进士后的兴奋心情。后形容职位升迁顺利。
唐·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在这些“伸手”派心目中,新社会也不过是一个猎场,可以任由他们在其中践踏一切,呼朋引类,春风得意,纵马狩猎。(秦牧《手莫伸》)
高举拳头,卷起衣袖。表示心情激动。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七行酒之间,说着许多豪杰勾当,掀拳裸袖,只恨相见之晚。”
指太阳刚落山时,由于光线反射而发生的天空中短时发亮的现象。比喻人死前精神突然兴奋。也比喻事物灭亡前夕的表面兴旺。
元·杨景贤《刘行首》第三折:“弃死归生,回光返照。”
所以唐末宋初,骈体文又回光返照了一下。(朱自清《经典常谈·文第十三》)
形容欢乐振奋,感情激动。
形容精神振奋、跃跃欲试的样子。也形容激动、气愤的样子。
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三折:“但题起厮杀呵磨拳擦掌,排戈甲,列旗枪,各分战场。”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二折:“俺可也磨拳擦掌,行行里按不住莽撞心头气。”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十八回:“数万之中,都是能征惯战之将,个个磨拳擦掌,准备厮杀。★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十八回
脸笔耳朵都红了。形容因激动或羞渐而脸色发红。
《朱子语类》卷二九:“今人有些小利害,便至于头红耳赤;子文却三仕三已,略无喜愠。”
不住的面红耳赤,意往神弛,身上不知怎样才好。(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
易激动,遇事保持不了冷静镇定
老舍《正红旗下》:“作了这么多年的官儿,还是沉不住气呀!”
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一片青山了此身》:“你要冷静地分析问题,不要沉不住气。”
大家的情绪都很激动和高昂
林语堂《买鸟》:“假使我有一天须现身在群情激昂的公众之前,想要消除一群恨我入骨欲得我而甘心的中国民众的怒气的时候,应该怎么办了。”
张平《抉择》:“一阵群情激昂的呼喊声,使他一下子清醒了。”
把心比作琴,拨动了心中的琴弦。形容事物激动人心。
徐迟《长江大桥的美是社会主义的美》:“许多动人心弦的建筑物呢?还只在蓝图上。”
这是一场动人心弦的比赛。
澎湃:波涛冲击的声音。心里象浪潮翻腾。形容心情十分激动,不能平静。
臧克家《得识郭老五十年》:“字里行间,有一种高亢的声音在呼喊,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在撼人,有一种呼风唤雨的革命精神和雄壮气魄使得你心潮澎湃,激动不已。”
这特大喜讯怎能不让我们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攘袂:捋起衣袖;切齿:咬紧牙齿。形容十分愤怒或激动的样子
宋·秦观《进策·边防》:“吏士攘袂切齿,皆欲犁其庭而扫其闾。”
色:脸色。形容人得意兴奋的样子。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二回:“余荩臣一听‘明保’二字,正是他心上最为关切之事,不禁眉飞色舞。”
他一定是听见了什么好消息,一副眉飞色舞的样子。
因激动或害怕引起的身体战抖
《晋书·段灼传》:“恒战战慄慄,不忘戒惧,所以欲永终天禄,恐为将来坚圣之驱除也。”
相关成语专题: 常见的四字成语故事汇集、广为人知的经典成语故事、实用的成语故事作文汇编8篇、儿童成语故事:刮目相待、初中生经常考的成语大全、有趣的成语故事汇集、成语故事作文300字集锦6篇、各自为政-《左传》中的成语故事、中秋成语、神话成语故事--牛郎织女标签: